腊月初二,张蔷离开开封,五天后抵达徐州彭城驿。
河南省一众官员,直送出开封城五十里外才返回,河南都指挥使奚圣派了一队五百人的卫所兵,直到将张蔷一行,送出河南省界才返回。
此后的道路,张蔷不打算再惊动地方官员,嘱咐前方开道的朱良辅,更换行装,仍然扮着商队前行。
相比洛阳,徐州离黄河更近,徐州也是治理黄河的核心区域之一,黄河与运河在徐州附近交汇,徐州也是漕运的重要中转站,为了保证漕运顺畅,徐州还设有专门的河防机构,连河道总督衙门,也曾设置在徐州。
此时是冬季,黄河与运河水皆结冰,却有无数的小船,船底垫着长长的雪橇板,船上运载着条石、木料、粮食等物资,在冰面上往返不绝。
“这冬日的黄河,竟比夏天还好走。”舜华在马背上举着望远镜,看那些往来的船只,对张蔷道,“雪橇车真是个好东西。”
张蔷对法容道:“派人去问问,船上那么多建筑材料,是送到哪里去的?前面是不是在修河堤?”
徐元祉奉命前去打听,不一会儿回来汇报:“为防止黄河在徐州决口,导致黄河水无法补充到大运河,影响漕运。每年冬天,河道总督衙门都会组织民工修整河堤,那些雪橇船是往来运送物资的。”
舜华摇头叹息道:“一条黄河,一条运河,每年的治理维护成本,花费了国家多少银子?不如再修一条铁路?”
张蔷瞥了她一眼:“前世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哪怕五百年后,船运的成本也比陆运和空运低得多,运河不可费!”
哪怕连年干旱,运河水减少,部分从南洋运回来的粮食,是走海运运往天津的,但运河也不可废,这条经济大动脉,关系到十余万漕丁和沿河上百万百姓的生存问题,在这样这个特殊时期,漕运更不可废。
舜华说:“俺还是不明白,这都有水泥了,为何不一劳永逸地修建水泥大堤?听说方岳贡修的防海堤,后期就用了水泥……”
张蔷想起后世那些挖了填,填了挖的市政工程,嘲讽道:“哪有一劳永逸的工程?这河堤,就相当于河道衙门的市政工程,没了河堤工程,河道衙门如何向上面申请项目款?部门员工从哪里刮油水?”
“走,看看去。”舜华跟着张蔷从涿州一路南下,沿途看到的城镇、乡村,百姓生活安定,没有遇到盗匪、流贼,与原本历史上的“千里无鸡鸣,路有冻死骨”的末世景象迥异。
张蔷对自己努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