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晨光熹微,河清驿的瓦檐上凝着厚厚一层白霜,在冬日下泛着清冷的微光,张蔷一行人起程去小狼堤村。
离开官道,只有一条乡间道路通往目的地,朱良辅和徐元祉不得不轮留下马步行,亲自牵着张蔷的马儿前进,生怕这匹走惯了通衢大道的蒙古俊马,不习惯这种乡间小路,一不小心马失前蹄,将太后摔下马来,他们回就无法向天子交待。
王子义也认命地下马,牵着他老娘的马前行,没办法,他爹从来不拒绝他娘的要求,他更不敢忤逆不孝了。
朔风似乎比昨日更添了几分锐利,卷着细碎的沙尘扑面而来,打在貂裘上簌簌作响,路旁的田野一片萧瑟,大地褪尽了所有鲜活的色彩,只余下一种苍茫的基调,远处横着几处萧瑟的村庄,与大地一样沉默。
越往西行,山势渐起,山体裸露着大片大片灰黄、赭红的岩壁,稀疏的灌木和枯草顽强地扎根在石缝间,枯黄的枝干,在凛冽的风中颤抖,偶尔能看到几株倔强的松柏,显出沉郁的墨绿,是这灰黄世界里唯一的深沉点缀。
道路坎坷不平,护卫们全都下马,牵着马儿行走,只有张蔷、舜华、张九德还骑在马上,举着望远镜观看四周的景色。
张九德指着前面三里远的一座山坡介绍道:“太后,那里就是传说中的禹王台,山坡上有座禹王庙,庙前的广场就是禹王台,站在禹王台上,可以俯瞰黄河河道的全貌。”
张蔷放下望远镜,马鞭一指:“走,到禹王台再休息。”
又直走了一个时辰,队伍才登上禹王台,先去给禹王上炷香。
禹王庙只是一座两进院子的小庙,大雄宝殿上,正中间是戴着十二旒冕,虎鼻大口,手持耒臿、脚登草鞋的形象,既有人性,又有神性,这就是大禹在百姓心目中的样子吧。
张蔷接过庙祝递过来的香,对着大禹塑像深深一礼,默祝道:“禹王,您花十三年治理洪水,为华夏先民留下一片繁衍生息的大地,小女子不才,欲效您精神,治理黄河,请保佑我大明王朝,治河成功……功成之日,小女子定为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舜华和张九德也先后上前,行礼上香。
在大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神龛,供奉着大禹治水时期的几位名臣,左边是伯益、后稷,右边是皋陶、契,张蔷也一一行礼上香。
张九德望着这几位的塑像,不由得心潮起伏,心里暗戳戳地想:要是小狼堤水利枢纽工程完成,这禹王山上,会不会修建一座张公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