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给他好好补补课。
董仲舒带头,其他儒家官员纷纷开火,一场义利之争在朝堂上轰然而起,
不管是窦桑林,还是傅偃陈桥,在儒家众人面前斗嘴都差了好几条街出去,董仲舒一人就能吊打他们全部,何况还有其他帮忙的。
没过一会,窦桑林几人就被说的哑口无言,毫无还手之力。
“陛下,将士们奋勇为国死战,此乃仁义也,亦是朝廷教化之功,臣赞同富民侯所言,在新粮食推广上给他们一个交代,
他们不负国家,不负君王,国家和君王也不负他们,当为千古佳话。”
董仲舒说完,立刻引起一片附和之声,一声声“臣附议”让窦桑林等人脸色越来越难看。
现在的读书人还不是东林党,只顾着把口号喊得震天响,家国存亡之时都比不上紫禁城中的太监有血性。
眼见得时机成熟,刘彻果断顺势应了下来,
“太傅和富民侯所言有理,众将士以仁义待朕,朕亦不能负之,新粮食推广先从阵亡将士家属中进行。
考虑到阵亡将士来自天南地北,朝廷暂时无法派人去所有地方进行指导种植,此事应有先后之分,具体安排交由大将军和大农令共同负责处理。”
窦桑林等人心都凉了,
八万多阵亡将士,只够种十八万亩的新粮食,就算这些人太过分散,暂时不能把种子全都分给他们,
但也剩不下多少东西,这还怎么抢占先机。
“陛下,臣以为彰武侯等人所言也有其无道理。”
卫青突然开口,所说的内容给了窦桑林等人一丝希望,
“如今种子和懂得种植方法的人都有限,难以满足所有阵亡将士的家属,应当以长安近处为优先区域,延伸到关中,崤山以东地区则暂时延后。
为了保证推广速度,再另寻一些种粮大户,专门分配给他们一些种子。
两者兼顾下,正符合陛下所说的先后之分。”
在窦桑林等人眼中,此时的卫青整个人都在放光,终于有帮他们说话的人了,为了推广速度,把新粮食交给大户人家种植有什么不对么?
明明这才是最佳办法,偏要扯上什么仁义,仁义能当饭吃不成?
“大将军,若是这些大户人家种上新粮食后,只顾着自家种植,不愿意把种子推广出去,岂不是耽误了新粮食的推广速度。”
这也是刘彻之前一直担心的,给出去容易,想要拿出来难,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