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留下马谡,管理秩序就彻底崩溃了,军队将变成一盘散沙,兴复汉室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n
诸葛亮此次北伐,最开始的阶段战果颇为辉煌,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背叛魏国,响应汉军,关中为之震动。
\n
洛阳当局原以为夷陵之战后,备受打击的蜀汉已经丧失了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因此对雍凉放松警惕,曹丕在位时,也以剿灭东吴作为首要目标。
\n
可蜀汉的国号毕竟是“汉”不是“蜀”,政权建立的初衷也并非偏安一隅,而是要效仿光武帝再度中兴。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n
情急之下,曹叡亲自跑到长安督战,稳定惶惶不安的人心。
\n
街亭位置重要,其安危关系整个北伐的成败,当时军中都认为吴壹和魏延是最合适的人选,
\n
他们久经沙场,战功赫赫,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是先帝信赖的大将,没想到诸葛亮最后安排的竟然是马谡,让全军上下都大感意外。
\n
但仔细一想,诸葛亮选择马谡也并非无缘无故,他们两人私交甚笃,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谈论军事,
\n
诸葛亮对他“深加器异”,双方聊的很投机,常常说着说着,就从白天到了黑夜,马谡临死前写信给诸葛亮,
\n
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马谡只把诸葛亮小了九岁左右,却把丞相视为干爹,
\n
诸葛亮也把马谡当干儿子看待,关系好到这种地步,平时其他官员也看在眼里的。南征孟获时,
\n
马谡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坚定了诸葛亮之前的看法,认为马谡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n
等到关键时刻,他对马谡的军事才能高度放心,认为完全可以胜任主将一职,挑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