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朝野震动,完全没想到诸葛亮竟然敢以卵击石,
\n
当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不抵抗依附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38岁的马谡则随同诸葛亮出征。
\n
在挑选谁来防守街亭这一要塞的时候,诸葛亮力排众议没用魏延吴懿老将却用了马谡。
\n
结果马谡在实际军事行动中违背了诸葛亮的调度,刷小聪明擅自主张在山上扎营,且不听王平的劝谏,
\n
结果被曹魏五子良将张郃一击破之。街亭一丢,大军层层推进受阻,诸葛亮无奈被迫退军。
\n
同年,诸葛亮在汉中十万蜀军面前挥泪斩38岁马谡,以肃军纪,谁劝都没用。
\n
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之一,常常被用来形容执法严明。
\n
某人犯了大罪,即使具备一定的才能,也是领导的心腹爱将,但法不阿贵,不能因为种种原因就网开一面,
\n
即使决策者非常惋惜,甚至到了痛哭流涕的地步,也一定要把罪犯绳之以法。
\n
答案是肯定的,史书记载,马谡被明正典刑时,诸葛亮“为之流涕”,而且不仅仅丞相一个人哭了,蜀汉十万大军也为之垂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
\n
后来蒋琬来到汉中,对诸葛亮说:“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哉!”
\n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值此用人之际,把马谡这样的人才干掉了,是不是非常可惜?
\n
蒋琬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更应该珍惜现有的人材资源,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置马谡于死地呢?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