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其为人过于自负,感叹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因此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打算派人护送丞相遗体回成都安葬,而自己留在渭南,继续与司马懿决斗。
\n
魏延的才略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其兴复汉室的忠心,与诸葛亮一样。
\n
魏延与杨仪不和,不愿居于杨仪之下,而杨仪擅自引兵撤退;
\n
魏延于是大怒,先行南归,烧毁栈道,让杨仪的军队回不来。
\n
这是因为一时的忿恨,而忘了军国之大事。
\n
蜀中人材本来就少,横加魏延反叛之名,是自毁长城,杨仪有很大的罪过。
\n
魏延被杨仪诛杀,他到底有无反叛投敌的打算。
\n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n
推究魏延的本意,他没有向北投降曹魏而向南撤退,只是为了除掉杨仪等人;魏延希望接替诸葛亮继续北伐,并非反叛。
\n
近代学者冒鹤亭认为,魏延并无叛逆投敌之实,而被杨仪诛杀,实在是冤屈;
\n
蜀汉本来就缺少人才,诛杀魏延无异于自毁长城。
\n
认为杨仪与魏延内讧,互相领兵攻击,而魏延并无反叛;
\n
魏延兵败,杨仪就在他头上强加了一个反叛的罪名;魏延之死,是蜀汉的一大损失。
\n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魏延向他提出“子午谷奇谋”的建议,但是诸葛亮并未采纳。
\n
后世围绕“子午谷奇谋”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诸多争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