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n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
\n
“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
\n
“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
\n
“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n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
\n
“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
\n
“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
\n
“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
\n
“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
\n
“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
\n
“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
\n
“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n
“兴平元年(195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夺取其地盘的吕布在濮阳相对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