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春杏已经拿来登记册:“婆婆怎么称呼?寨子远吗?姑娘们识不识字?”
\n
老妪咧嘴笑了,露出两颗金牙:“叫我阿果就行。寨子就在西山脚,走两个时辰就到。姑娘们不会写字,但数数可灵光。”
\n
沐晟见状,上前道:“若是路远,工坊可以安排住宿。每月休沐两日,正好回家看看。”
\n
阿果婆婆和姑娘们商量片刻,当场就有五人报名。刘婶领着她们去后院参观,春杏则继续接待商人。
\n
夕阳西下时,工坊账房已经记满七页订单。波斯商人临走前又加订了两百匹,说是要运往撒马尔罕。
\n
沐晟看着满载而归的商队,对刘婶道:“今夜得给郡主写信。看这势头,年底前还得再添二十台织机。”
\n
春杏拨着算盘珠子,突然抬头:“世子,滇南的木何时能到?按现在的订单量,库存纱撑不到月底。”
\n
“三日后有十车到货。”沐晟胸有成竹,“沐王府在车里宣的庄子全改种了,专供工坊使用。”
\n
夜色渐深,工坊里依然灯火通明。新来的彝族姑娘们跟着老师傅学接线头,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刘婶巡查完织造间,又去厨房叮嘱明日的菜谱。
\n
春杏伏在案前记账,突然听见窗外有动静。她推开窗,看见阿果婆婆独自站在月光下。
\n
“婆婆怎么不睡?”
\n
老妪摸着院墙上的“巾帼工坊”匾额,轻声道:“想起我年轻时候,为学织布走了三天山路。如今这些丫头,推开门就能摸到天下最好的织机。”
\n
春杏递出件外衣:“郡主说过,好手艺不该被埋没。等您寨子的布织出来,说不定能卖到杭州去呢。”
\n
阿果婆婆笑了。滇池上的渔火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