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因谄附韦、武,皆命流配岭表;贬窦从一为濠州司马;罢诸公主府官。武氏宗属,诛死流窜殆尽。
侍中纪处讷行至华州,吏部尚书张嘉福行至怀州,皆复命收斩。
遣十道御使赍持玺书,至均州宣慰谯王李重福。
征罢奸党,重整朝纲。诏以太常少卿薛稷为黄门侍郎,使参知机务;因薛稷曾事奉天子于籓邸,子薛伯阳又娶仙源公主,乃为天子姻亲,故使其入阁为相。
又以姚崇为兵部尚书,洛州长史宋璟为检校吏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由是姚、宋入阁拜相,二人协心革除中宗时期弊政,进忠良而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纳纪修举,翕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李旦复为天子,胞妹太平公主便即再次得势。
太平公主本就多有权略,武后则天当年便以为酷类自己,故于诸子女中独享宠幸。然而当时敬畏武后严厉,尚未敢招揽权势;及诛张易之有功,便为韦后、安乐公主所畏;今又与太子李隆基共诛韦氏,屡立大功,便既权势高涨。
睿宗益加尊重,常与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有时见公主不来朝谒,则遣宰相就其府第咨询方略。
其后每与宰相奏事,辄问:尝与太平及三郎议否?
若说太平与三郎皆都同意,天子然后方才许可准奏。三郎者,太子李隆基之昵称也。
凡太平公主所欲,李旦无有不听,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进退升降皆系其一言,权倾人主,门庭若市。诸子并皆封王,居处奉养,拟于宫掖。
睿宗复辟之后,命谯王李重福迁升集州刺史。李重福将行之际,有幕僚洛阳人张灵均进言道:大王本居嫡长,自当继为天子。相王虽有讨平韦氏之功,安可越次而居大位!昔汉诛诸吕,犹迎代王,今东都百官士庶,皆愿王来。大王若潜行直诣洛阳,遣人袭杀留守,继而拥兵西据陕州,东下河北,此天下可图也。
李重福毫不思索,遂从其计。张灵均见谯王同意造反,乃密与郑愔勾结,暗聚徒众。
郑愔自秘书少监左迁沅州刺史,本就迟留洛阳不行,以俟谯王起事;此时见说造反,不由大喜,遂为李重福起草制书檄文,立其为帝,改元为中元克复。
并自说自话,遥尊当朝皇帝李旦为皇季叔,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弟;郑愔自封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以张灵均为右丞相、天柱大将军,掌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