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凭借着前沿技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傅斯年和沐晴所面临的挑战也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使得他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来规划公司的未来。
随着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国际上的合作邀约纷至沓来。“斯年,这次来自欧洲的合作意向看起来很有前景,但他们的要求也很高,我们要慎重考虑。”沐晴拿着一叠厚厚的合作文件说道。
傅斯年沉思片刻后回答:“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我们不能盲目迎合,要确保合作符合我们的长期战略和价值观。”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多轮谈判,公司最终与欧洲的合作伙伴达成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合作协议。这个项目旨在共同开发一套覆盖整个欧洲的智能绿色能源网络,将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系统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利用。
然而,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文化差异以及技术标准的不统一,给项目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沐总,在德国的项目审批遇到了麻烦,当地政府对我们的技术方案提出了诸多质疑。”项目负责人着急地汇报。
沐晴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准备详细的资料和解释,亲自飞往德国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当地政府,项目得以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在亚洲的市场拓展也遇到了难题。亚洲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绿色能源的接受度和应用程度较低。
“傅总,我们在东南亚的市场推广效果不佳,当地消费者对绿色能源的认识不足,对价格也比较敏感。”市场部经理面露难色。
傅斯年决定采取本地化策略,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同时,针对当地市场的特点,开发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非洲,公司参与了一个旨在为偏远地区提供电力的公益项目。但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施工难度极大。
“晴儿,非洲这个项目的进度严重滞后,物资运输困难,施工人员也面临着健康和安全的威胁。”负责该项目的工程经理说道。
沐晴迅速调配资源,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合作,解决物资运输和人员保障的问题。同时,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更加适合当地条件的技术和设备。
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公司的全球布局逐渐成形。但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能源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