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换取撤军;另一方面,他却谎报“大捷”,声称“鄂围始解,江陵肃清”(《宋史·贾似道传》)。宋理宗信以为真,对他大加赞赏,称其“功不在周公下”,并加封“卫国公”,特许“平章军国重事”,使其总揽军政大权。
这场所谓的“鄂州之胜”,实际上是贾似道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投机。他利用南宋朝廷对蒙古的恐惧和对胜利的渴望,通过虚假的胜利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这场胜利虽然暂时稳定了南宋的局势,但却掩盖了蒙古的威胁,也为贾似道日后的专权乱政埋下了伏笔。
二、 权相专权:从“公田法”到“打算法”的腐败统治
1.政治独断:架空皇权,操控朝局
贾似道掌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架空皇权,操控朝局。他通过“四十大簿”,这一记录官员隐私的档案,对朝臣进行严密监控。任何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同时,他大力培植亲信,如廖莹中、翁应龙等人,这些人在他的庇护下,为所欲为。而对于那些不顺从他的官员,他则进行无情打压。
宋度宗(1264 - 1274年在位)即位后,由于“乳母之宠”,对贾似道更加依赖,甚至称其为“师相”,对他言听计从。贾似道则动辄以“罢政”来要挟度宗。1267年,他借口“为母守丧”离朝,度宗竟“涕泣留之,乃至”(《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九),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贾似道权势的嚣张,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
为了进一步巩固权位,贾似道还推行“官爵交易”。他以“官告库”的空白告身(任命状)为筹码,向富商、将领收受贿赂。史载“似道专权,货赂公行,官员入仕,多以金帛献似道”(《癸辛杂识》后集卷十七)。这种“卖官鬻爵”的行为,使得南宋的官僚体系彻底腐败,朝堂沦为了“权钱交易”的场所。官员们不再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而是纷纷投靠贾似道,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2.经济掠夺:“公田法”激化社会矛盾
南宋后期,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一方面,蒙古的南侵使得军费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皇室的奢靡生活和官员的贪腐行为,导致国库空虚。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贾似道于1263年推行“公田法”。这一政策的初衷看似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却是一场横征暴敛的行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田法”规定,强制将官员、富户的超额田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