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妇道”;《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上綦崈礼,叙其冤。”这场风波,暴露了南宋初年女性在婚姻与生存中的困境——她们既无财产权,也无离婚自由,即便才名远播,仍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4.2 晚年词境:从“婉约”到“沉郁”的蜕变
南渡后的词作,是李清照文学成就的高峰。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再嫁的打击,她的词风从早期的明丽转为沉郁,情感更显苍凉。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代表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全词以十四个叠字开篇,将孤独、哀痛、漂泊之感推向极致。这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手法,正是她提出的“易安体”的典型特征——语言自然流畅,却意境深远。
其他名篇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通过今昔对比,写尽南渡前后的沧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则以“舟载不动愁”的意象,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词境更显深邃。
五、词宗永耀:乱世中的“文化丰碑”
李清照的一生,是“才女”的一生,更是“乱世飘零者”的一生。她以词为舟,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记录悲欢;以心为灯,在文化的星空中点亮女性的光芒。
5.1 文学成就: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词论》),强调词与诗的区别,主张词需“协律”“尚故实”“主情致”。她的创作完美践行了这一理论:语言上,善用口语化的“易安体”(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自然流畅却意境深远;情感上,将个人悲欢融入时代洪流,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又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细腻,刚柔并济。
清代学者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她不仅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更被现代学者叶嘉莹称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5.2 身后余韵:从“婉约词宗”到“文化符号”
南宋后期,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