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
3.1 铁蹄南下:盛世崩塌的“惊梦”
靖康之变的消息传到青州时,李清照正与赵明诚整理《金石录》。她在《金石录后序》中痛述:“建炎元年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为了保存金石文物,她不得不放弃大部分家当,仅带十五车书籍、拓片南下。
南渡途中,李清照经历了生平最艰险的时刻:“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金石录后序》)她目睹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也见证了“中原板荡,衣冠南渡”的离乱。此时的她,不再是青州归来堂中吟诗作词的闺秀,而是一位背负文化使命的“守护者”。
3.2 金石散佚:文化瑰宝的“烟消云散”
赵明诚抵达江宁(今南京)后,任江宁知府。但仅一年后(1129年),赵明诚便因“缒城宵遁”(弃城逃跑)被罢官,不久病逝于建康。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明诚)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丈夫的猝死,让她失去精神支柱;更致命的是,她押运的金石文物在兵乱中屡遭劫掠——“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
半生心血毁于一旦,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悲叹:“呜呼!楚弓楚得,岂若是乎?求书之难,而着录之不易,可不慎欤!”这场“金石劫”,不仅是个人收藏的毁灭,更是宋代文化的重大损失——《金石录》中收录的一千九百余篇金石铭文,许多就此失传。
四、漂泊孤影:南宋初年的“词心泣血”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孤苦无依,又逢乱世,文物散佚,生活艰难。此时的她,不仅要面对生存压力,更要承受舆论的审判。
4.1 再嫁风波:生存困境中的“世俗枷锁”
1132年,李清照因“避乱”再嫁张汝舟。这段婚姻仅维持百日,便因张汝舟贪图其金石文物、甚至“妄增举数”(科举舞弊)而破裂。李清照状告张汝舟,虽最终离婚(宋代法律允许妻子告发丈夫,但需服刑两年),却陷入“再嫁再离”的舆论漩涡。
当时的理学家如朱熹等,借此事攻击李清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