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热情接待,还赠予金银,鼓励其“弃暗投明”。尽管策反未果,但此举极大动摇了金军的士气。
(3)战略规划:三路北伐,收复中原
经过数月经营,汴京的防御体系已基本稳固。建炎元年冬,宗泽正式提出“三路北伐”计划:
- 东路:联合河北义军攻取澶州(今河南濮阳),切断金军南下通道;
- 中路:由汴京直出滑州(今河南滑县),收复东都洛阳;
- 西路:协同陕西宋军进取潼关,威胁金军后方。
这一计划得到李纲等主战派支持,却因高宗与黄潜善等人的反对而搁浅。黄潜善在给高宗的密信中说:“泽之北伐,名为收复,实欲擅权。”(《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在《上乞毋割地与金人疏》中痛陈:“若弃中原,是弃祖宗社稷也!臣虽老,愿以死守之!”
四、阻力重重:主和派的绞杀与朝廷的苟安
(1)朝廷内斗:黄潜善、汪伯彦的“诛心之策”
宋高宗赵构的苟安倾向,是宗泽抗金的最大障碍。赵构既畏惧金军兵锋,又担心徽钦二帝回归威胁自身皇位,因此竭力避免与金正面冲突。黄潜善、汪伯彦作为其心腹,更是将主战派视为“眼中钉”。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宗泽多次上书请求高宗还京主持大局,均被黄潜善扣留;甚至散布谣言称“宗泽欲效法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政治构陷使得宗泽的北伐计划彻底失去朝廷支持。更恶劣的是,黄潜善暗中克扣军饷,导致“士卒饥寒,怨声载道”(《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后勤困局:粮草与兵力的双重短缺
尽管汴京地处中原粮仓,但在战争状态下,漕运系统已遭破坏。史载:“京东、西漕运断绝,京师乏食,军民嗷嗷。”(《续资治通鉴》)宗泽虽组织民夫修复运河,但因金军封锁,粮食运输效率极低。
此外,南宋朝廷为保存实力,刻意限制向中原调兵。例如,名将岳飞当时仅率少量部队驻守河北,无法与汴京形成呼应。宗泽在奏疏中叹道:“兵不足恃,食不足给,而欲图恢复,难矣!”(《宋史·宗泽传》)
(3)战略分歧:主战与主和的尖锐对立
朝堂之上,主和派主张“划江而治”,认为“中原已失,不可复得”;宗泽则坚持“收复失地,迎还二圣”。两种路线的斗争贯穿始终。建炎二年春,高宗南逃扬州,彻底放弃汴京。这种战略妥协不仅使宗泽的部署化为泡影,更为金军的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