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恐激怒金人”而妥协,甚至下令“沿边诸将不得擅动”。正如太学生陈东在奏疏中所言:“金人轻我若是,若复割地求和,他日必大举深入!”(《宋史·陈东传》)
1125年冬,金军以“宋纳张觉(原辽将降宋)”为由,分两路南下:东路宗望军自平州(今河北卢龙)出发,西路宗翰军自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目标直指汴京。此时,北宋的统治集团仍在内斗: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力主“弃城避敌”,太常少卿李纲却力谏“坚守汴京,募兵勤王”。最终,钦宗在慌乱中采纳李纲建议,却又暗中许诺“若金军退去,便罢免李纲”。
2.2 第一次围城:东京保卫战的侥幸与隐患
1126年正月,宗望军抵达汴京城下,围城之战爆发。这是北宋自太祖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却也成为其“外强中干”的缩影。
守城军民的抵抗可歌可泣。 李纲主持城防,组织“六甲神兵”(实为民间壮丁)、厢军及百姓,用床子弩、投石机击退金军多次进攻;汴京四壁守御使刘韐率“敢死队”夜袭金营,斩杀数百人;市民自发“负土石填壕沟”“登城擂鼓助威”,《靖康传信录》载“都人父老,荷锄挺刃,登城助战,呼声震天地”。
但统治集团的摇摆彻底葬送了战机。 钦宗在金军围城33天后,因“听闻金军粮草不足”,竟派使者携带“金银绢帛各百万”求和,甚至罢免李纲、种师道,以“谢罪”。金军见北宋示弱,趁机提出“划黄河为界”“以亲王、宰相为质”的条件。钦宗为求“苟安”,竟以弟弟康王赵构、宰相张邦昌为人质,换取金军撤退。
金军撤退时,李纲请求“乘胜追击,半渡而击”,却被钦宗拒绝;种师道建议“整军河北,防金军卷土重来”,也被斥为“邀功生事”。正如《续资治通鉴》所评:“汴京之围解,非宋之胜,乃金之纵也。”
三、 国破城摧:靖康之变的血色终章
3.1 第二次围城:北宋的“末日狂欢”与崩溃
第一次围城后,北宋统治集团并未吸取教训,反而陷入“末日狂欢”:徽宗重开“花石纲”,强征东南奇石运往汴京;钦宗则沉迷于“星象占卜”,听信道士郭京“六甲神兵退敌”的鬼话,解散城防军队,将守城重任交给“持咒念诀”的江湖术士。
1126年八月,金军果然卷土重来:宗翰军破太原(坚守260天的“河东屏障”),宗望军渡过黄河(因守将折彦质弃守),两路大军于十二月初会师汴京城下。此时的汴京,已无可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