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不可。”(《三朝北盟会编》)军队战斗力之弱,可见一斑。
社会层面,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已动摇统治根基。 北宋“不抑兼并”政策下,官僚地主占田“动辄千顷”,“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苏洵《嘉佑集》)。1120年方腊起义时,仅两浙地区就有“十万之众”响应;1119年宋江起义虽规模较小,却暴露了“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此时的北宋,恰似《清明上河图》中那艘华丽的大船,看似繁华,实则船底已千疮百孔。
1.2 黑龙江畔的狼:女真族的崛起与金国的建立
当北宋在“三冗”泥潭中挣扎时,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一个新兴的游牧政权正悄然崛起。
女真族源自隋唐时期的“靺鞨”,分为七部。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完颜乌古乃统一各部,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1113年,完颜阿骨打继任都勃极烈(首领),面对辽朝的压迫(辽道宗曾“责问女真为何不进贡海东青”),他提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口号,于1115年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称帝,国号“大金”。
金国的崛起堪称“闪电战”:1116年起,阿骨打以“灭辽复国”为号召,连克辽朝东京(今辽宁辽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1120年,金与北宋签订“海上之盟”,约定“金取辽中京,宋取辽南京(今北京)”;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从起兵到灭辽,金国仅用10年时间,其军事效率远超腐朽的辽与北宋。
此时的北宋,却因“联金灭辽”的短视战略,亲手引狼入室。正如南宋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所言:“宋之亡,始于联金灭辽,终于联蒙灭金,此皆不知唇亡齿寒之戒。”
二、风雨飘摇:从“海上之盟”到金军南下
2.1 联盟破裂:金国的“背信”与北宋的慌乱
灭辽后,金国的野心彻底暴露。按照“海上之盟”,北宋应获得辽朝南京(燕京)及六州之地,但金军却以“宋军未配合攻辽”为由,仅移交燕京空城,并索要“代税钱”100万贯(相当于北宋两淮地区全年税收)。更令北宋震惊的是,金使吴孝民在谈判中竟要求“交割燕云时,须由我朝(金)使者入城验视城防”,甚至“指画疆界,略无忌惮”(《靖康要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北宋的虚弱:金使的傲慢,本质是对北宋军事实力的轻蔑;而北宋君臣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