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研究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兵变计划。他们决定利用赵匡胤出兵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的时机,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二)兵变过程
1. 兵变前的准备
赵匡胤接到出兵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的命令后,率军北上。在行军途中,赵匡胤表面上按兵不动,暗中却与部下密谋兵变之事。他派遣亲信将领传达兵变的计划和要求,让将领们在军队中做好发动兵变的准备工作。将领们按照赵匡胤的指示,秘密召集士兵,传达命令,确保全军将士都了解兵变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赵普等人开始在军中散布言论,鼓动将士们拥立赵匡胤为皇帝。他们利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谶语和谣言,渲染赵匡胤是真命天子,只有他能够统一天下,结束战乱。这些言论在军队中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士兵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忠诚于赵匡胤的将领也开始带头呼应,表示愿意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2. 黄袍加身
公元 960 年正月初一,据说契丹和北汉联军入侵边境的消息传到开封。大臣们慌忙派遣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停驻下来。当晚,赵普、赵匡义等人在赵匡胤的默许下,开始在军中制造舆论。他们让将士们相互传言,说现在皇帝年幼,我们为国出力,却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功劳。如果能够立一位有能力的将领为皇帝,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今后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这些传言在军队中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士兵们的共鸣。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拥立赵匡胤为皇帝。于是,将士们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正式拥立他为皇帝。这一事件被称为“陈桥兵变”。
在黄袍加身的过程中,赵匡胤表现得非常淡定和从容。他先是假意推辞,说自己无德无能,不敢接受如此大任。但将士们纷纷表示,他们是真心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才“勉强”接受了众人的拥戴。
3. 回师开封
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后,将士们迅速整顿军队,向开封进发。赵匡胤率领军队返回开封,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开封的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都是赵匡胤的亲信,他们早已做好了内应的准备。当赵匡胤的军队抵达开封城下时,石守信等将领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入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匡胤进入开封后,范质等大臣无奈之中承认了赵匡胤的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