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冒泡,水底沉着些青铜制的船锚,锚链上缠着野菊藤,藤上的花苞在霜里竟然开了,花瓣上的水珠冻成了冰,冰里能看到铜屿的轮廓,有尖顶的石屋,有盘旋的铜鸟,还有片金色的海滩,沙子是青铜谷粒做的。
“归墟镜在给咱引路,”阿镜举着修复好的罗盘赶来,盘面上的星图正在变化,北斗七星的位置多出颗新的亮星,标着“铜屿”二字,“药书里说铜屿的守坛人会种‘铜稻’,稻穗是青铜的,脱壳后能长出会发光的米,当年红泥坳的孕穗犁,就是用铜稻的秸秆做的犁杆。”她往山涧里撒了把铜稻种,是从归墟镜映出的铜屿海滩上拓下来的,种子落水就发芽,根须缠着船锚往深处长,像在打捞什么。
小年带着村里的人往鹰嘴崖的山洞走,那里的温灵炉突然自己烧了起来,炉里的铜水不再是绿色,而是变成了金色,顺着石缝往山涧的方向流,在地上汇成条小溪,溪水里浮着些青铜制的船板,板上的野菊纹还沾着海盐,像刚从铜海里捞出来的。
“是‘铜舟’的碎片,”小年捡起块船板,上面的纹路在手里慢慢展开,变成艘完整的船,船帆是用忆魂草织的,上面的人影正在撒网,网里捞着些发光的铜稻,“西晋的守坛人就是坐这种船去铜屿的,船板里的铜屑能抵抗铜海的腐蚀,现在归墟镜把碎片送回来,是想让咱去铜屿看看。”
当天傍晚,七处祭坛的铜器突然同时作响,水电站的铜管道流出金色的水,落雁坡的铜铃铛结出了铜稻穗,鹰嘴崖的暖手炉里长出铜制的海藻,每样铜器的响声里都混着海浪声,像在召唤红泥坳的人出海。穿工装的老人把拐杖往地上顿,杖头的三足鸟突然张开翅膀,露出里面的暗格,里面藏着半张海图,与贝壳上的地图拼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航线,从红泥坳的山涧到铜屿的港口,每段航线旁都画着种铜器,像串海上的路标。
货郎的儿子在山涧旁搭了艘新的铜舟,船身用归墟镜映出的铜板做的,帆上缝着七处祭坛的铜屑,桅杆顶的三足鸟风向标能自己转动,永远指着铜屿的方向。他往船底铺了层野菊根,阿镜说这样能让铜舟在铜海里也长根,不会被风浪冲走。小菊蹲在船头,尾巴卷着海魂佩的仿制品,铜珠在霜里发着暖光,像颗小小的太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出发那天,红泥坳的人都来送行。穿工装的老人往船上扔了把归渊的海水,水里浮着守忆人的魂魄,他们要跟着去铜屿看看;阿镜送了包忆魂草籽,说在铜屿种下,就能让两地的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