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内容!
老人的羊皮袄领口露出半截脖颈,上面有串暗红色的印记,是火焰的形状,火苗的尖端组成北斗七星,比小年的疤痕浅得多,像刚被炭火烤过。“我年轻时总觉得这印记是烫出来的疤,”他用铜火钳轻轻拨弄炉膛,“后来在山洞的石缝里找到半块温灵炉的炉底,上面刻着‘寒来暖往,皆是守护’,才明白是福气——知道哪块铜能储热,哪种草能驱寒,活得比谁都实在。”
当最后块青铜锭熔成铜水时,山洞外的风雪突然变大,吹得洞口的积雪漫天飞舞,而洞内的温度却越来越高,七个炉膛的烟气在半空汇成只三足鸟的形状,翅膀上的羽毛是淡青色的,像用草木灰画的。崖壁上的石刻突然泛出红光,与铜水的颜色呼应,在洞底投下巨大的光影,像场流动的取暖图——西晋的守炉人在温灵炉旁搓手,1980年的值班员在水电站的锅炉房添煤,老刀在帐篷里用火炉烤野菊籽,无数个寒冬的守护者在光影里交替,像场跨越千年的取暖接力。
“你看,”老人指着半空的三足鸟烟气,翅膀正缓缓扇动,将热量推向七处祭坛的方向,“这暖气能顺着铜器的纹路流遍每个祭坛,让冻土下的种子不会冻死,开春就能发芽。”他从怀里掏出个铜制的暖手炉,炉盖是野菊形状的,转动时能露出七个小孔,刚好能闻到不同草木的香气,“是用暖魂铜做的,揣在怀里,能闻到红泥坳的野菊香,像把整个冬天的温暖都装在了里面。”
温灵炉的铜水浇进模具时,阿镜的罗盘突然停止转动,指针稳稳地指向红泥坳的方向,针尾的小锤轻轻敲着盘面,发出“笃笃”的响,像在点头。“暖气通了,”她往模具里撒了把野菊籽,种子在铜水的余热里微微膨胀,“七处祭坛的种子都醒着,看来温灵炉真的能‘续暖’,让生机在冬天也不会断。”
离开鹰嘴崖时,老人要往山洞深处走,说要把温灵炉的炉膛配方刻在石壁上,“让路过的人都能烤烤火,尝尝草木的香。”他给小年和阿镜各留了个铜制的火种盒,里面装着永不熄灭的火绒,“这火绒是用七处祭坛的草木混着青铜末做的,”他的羊皮袄在风雪中扬起,像片温暖的云,“哪怕在黑风口的雪地里,也能点燃,像带着个小太阳。”
回到红泥坳时,破庙前的空地上已经堆起了柴火,村里的人围着篝火搓手,孩子们举着小年找到的青铜门环在雪地里跑,门环的黑曜石在阳光下泛着光,映得雪地上出现个巨大的三足鸟影子,像只落地的太阳鸟。老猎户正往镇魂碑上缠红布,“给老伙计也穿件棉袄,别冻着了。”红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