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铜铃随着他的动作响,声线里带着暖意,像在给碑上的名字拜年。
“我爹说当年红泥坳的冬天能冻掉耳朵,”老猎户的孙子举着铜火种盒在篝火旁烤手,盒里的火绒明明灭灭,映得他眼睛发亮,“现在有温灵炉的配方,咱们把草木烧成炭,埋在菜窖里,连白菜都能笑出声。”他往火里扔了把野菊籽,噼啪的响声里混着淡淡的焦香,像把秋天的味道封进了冬天。
铜铺的窗台上,阿镜摆上了从鹰嘴崖带回来的铜暖手炉,转动炉盖时,七处祭坛的草木香轮流飘出,野菊的清苦、苍术的辛辣、七心草的微甜……像在屋里开了个微型的祭坛植物园。小年正在给新做的铜炉刻花纹,炉底的三足鸟爪子下,他特意刻了七个小坑,刚好能放下温灵炉的火种,“这样每个用它取暖的人,都能感觉到七处祭坛的温度。”
冬至那天,七处祭坛的守护者们带着各自的草木炭聚在了红泥坳。裹羊皮袄的老人带来了鹰嘴崖的松木炭,穿工装的老人带来了水电站的煤块,穿蓑衣的老人带来了望月坪的柏木炭……所有人围着温灵炉的模型站成圈,将燃料填进炉膛,七团火焰在模型里燃起,烟气顺着烟道升到空中,在红泥坳的上空组成个巨大的“暖”字,像用云写的祝福。
“以前总觉得冬天是熬,”裹羊皮袄的老人往火里扔了块暖魂铜,铜块遇热发出红光,“现在才明白,这些炉子早就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像七颗炭火,看着分散,凑在一起就能烧开锅。”他的话音刚落,七处祭坛的方向同时传来铜铃的响声,像无数个温灵炉在回应,与红泥坳的风声呼应,像场跨越山脉的暖曲。
腊八节那天,红泥坳举办了“温灵节”。孩子们举着温灵炉模型在雪地里跑,炉膛里的红绸布像跳动的火焰,映得雪地上出现片流动的红光。大人们在镇魂碑前摆上用暖魂铜煮的食物,有野菊粥、灵谷饭、七心草汤,每个碗旁都放着块烧红的铜片,“让那些守炉的魂也暖和暖和,知道现在的冬天有多舒服。”
戏台上演着新编的《温灵记》,演员们穿着厚棉袄,手里的温灵炉道具会真的发热,烤得台上的冰凌都在融化。演到七处祭坛的火种汇合时,台下的铜火种盒突然同时亮起红光,映出些模糊的笑脸,是老刀在帐篷里烤火,是1980年的值班员在锅炉房擦汗,是每个曾在冬天守护过这片土地的人,像在说“这火,我们替你们传下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散场时,裹羊皮袄的老人把温灵炉的配方送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