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漫进巷子时,阿棠正在整理阁楼的旧书。藤箱里的线装本受潮发皱,纸页间掉出片干枯的枫叶,叶脉像被虫蛀过,在日光下透出细碎的孔。她蹲下去捡时,手指触到箱底的硬物——是个黄铜小盒,锁扣上缠着圈褪色的蓝布条,布纹里还沾着些红褐色的砂粒,像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
阁楼的木窗没关严,穿堂风卷着银杏叶扑进来,落在小盒上沙沙作响。阿棠想起外婆临终前说的话:“阁楼藏着你外公的念想,等枫叶红透了再找。”此刻窗外的枫叶刚染了点胭脂色,倒像是时光提前递了信。她找来找去,在《本草纲目》的书脊里摸出把铜钥匙,齿纹磨得发亮,想必是常年摩挲的缘故。
钥匙插进锁孔时,“咔嗒”一声轻响,像打开了某个尘封的开关。盒里铺着层暗绿色的绒布,躺着半块玉佩,龙纹的鳞片缺了角,断口处缠着同样的蓝布条,与锁扣上的形成奇妙的呼应。绒布的褶皱里卡着张泛黄的纸片,是张手绘的地图,标注着“青石巷37号”,旁边用铅笔写着行小字:“霜降前,带枫糖来。”字迹的边缘洇着水痕,想必是当年被雨水泡过,像给约定打了个模糊的邮戳。
阿棠把玉佩凑到窗前,日光透过断口处的冰裂纹,在墙上投出细碎的光斑,像谁在墙面上撒了把碎钻。她突然发现蓝布条的纤维里裹着些细小的贝壳,是潮间带常见的那种,边缘被磨得光滑,像在海水里漂了很久。
那天下午,收废品的老张来敲门,三轮车斗里堆着个旧皮箱,铜锁上的花纹与阿棠的小盒如出一辙。“这箱子是从拆迁的老房子收的,”老张往手心里吐着唾沫,费力地掰着锁扣,“你外婆以前总说,老物件得遇着懂它的人。”
阿棠蹲下去看皮箱,箱体的牛皮已经发脆,角落处用红漆写着个“陈”字,笔画里还嵌着些红褐色的砂粒,与小盒里的砂粒是同一种质感。她突然想起地图上的“青石巷37号”,就在隔壁巷子的尽头,去年夏天暴雨时墙塌了半边,如今只剩半截门柱立在荒草里。
“这箱子您多少钱卖?”阿棠的手指抚过“陈”字,漆皮簌簌往下掉,像在剥落时光的痂。
老张挠挠头:“看你外婆的面子,给五十就行。不过里面的东西得归我——”他的话没说完,就被阿棠打断:“连箱子带东西一起要了。”
皮箱打开时,一股樟木的香气漫出来,混着淡淡的霉味,像闯进了某个尘封的雨季。底层垫着件深蓝色的斜纹布衫,口袋里揣着个铁皮烟盒,打开来是半盒发霉的烟丝,裹着张折叠的照片。相纸已经发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