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清香混着豆沙的甜在舌尖炸开,突然看见碗底的青花图案——是株缠枝的腊梅,枝桠上结着小小的果子,和祖父书稿里画的一模一样。原来这院里的每个物件,都藏着呼应的密码,像串散落的珍珠,等着有心人用时光的线把它们串起来。
下午,砚之帮着老人翻晒《静远堂植物志》,在最后一页的夹层里发现张褪色的便签,是用铅笔写的:“腊梅孕蕾时,需施些鱼肠肥,阿婉说‘臭过之后才更香’。”字迹的边缘有牙印,想必是祖父思考时咬的,像给文字盖了个鲜活的印章。
“他总爱跟植物较劲,”老人往志上撒着防虫的艾草粉,绿色的粉末落在标本上,像给旧时光添了点新绿,“说‘植物不会说谎,你对它好,它就开花给你看,比人实在’。”
砚之把便签夹回志里,突然想起昨天给腊梅苗浇水时,发现根部的土壤里冒出些白色的菌丝,像给根须盖了层薄薄的棉被。“那是好东西,”老人蹲下来用竹片拨开土壤,“说明土里的养分足,就像人心里的牵挂多,日子才踏实。”
那天傍晚,砚之在书稿里写下:“植物的语言藏在根须里,人的牵挂藏在细节里,不必说出口,却比任何话语都动人。”她写这句话时,窗外的腊梅苗突然抖了抖,米粒大的花苞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为她的文字点头。
夜里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葡萄架上,沙沙的响像谁在低声读书。砚之躺在床上睡不着,听见老人在院里走动的声音,时而有竹片敲击花架的脆响,时而有塑料布摩擦的沙沙声,像首温柔的摇篮曲,在风雨里轻轻哼唱。
天快亮时,雨终于停了。砚之跑到院里,看见花架下的青石板上积了滩水,水里倒映着腊梅苗的影子,像株缩小的树,在晨光里轻轻摇晃。老人正用竹片把积水引到树根下,他的蓝布衫已经湿透,贴在背上显出嶙峋的骨感,却像株老松,在晨光里挺得笔直。
“花苞没掉,”老人往花架下垫着石块,声音里带着些微的喘,“就是土被泡软了,得让根透透气。”
砚之蹲下去扶苗时,发现根部的土壤里露出个小小的银环,是阿婉的耳环,想必是当年劳作时不小心掉的,被雨水冲了出来。她把银环埋回土里,刚好在花苞的正下方,像给种子系了个小小的信物,让它知道,有人在土里守着它的过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天上午,砚之在书稿里写下:“时光里的遗失,都是暂时的隐匿,总有场雨,阵风,或是双偶然的手,会让它们重见天日,完成未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