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麒麟叔叔扛着水壶,念安姐举着风车,阳阳哥站在旁边笑——风把他们的影子吹得好长。”
霍秀秀和小花提着食盒进来,里面是刚蒸的新麦糕,米白色的糕体上撒着芝麻,像撒了把星星。“我妈说新麦最养人,”霍秀秀给每人递了块,“特意加了牛奶,软和,你们牙口不好也能吃。”
念安举着麦糕跑向风车,阳阳跟在后面,伸手护着她的腰,怕她被风车的叶片碰到:“慢点跑,别摔了。”
“你才摔呢。”念安回头做了个鬼脸,却把麦糕掰了一半塞进他嘴里,“尝尝,比实验室楼下卖的好吃。”
李铁柱的双胞胎穿着西装,系着同色系的领带,手里拿着基地的牌匾——红底金字,“传统摔跤文化传承基地”几个字苍劲有力,是请书法协会的老先生写的,墨色里透着光泽,像浸过桐油。
“叔,牌匾挂在院门上方了,”哥哥指着门口的方向,“比原来的‘吴山居’木牌高半尺,显得更气派。”
原来的木牌现在挂在正厅,边缘被孩子们摸得光滑,“吴”字的撇划断了截,是阳阳的爸爸用铜丝补的,阳光照上去,能看见细细的金属光。
“说起来,”弟弟看着张起灵,眼里带着感慨,“那个像您的孩子,现在是队里的种子选手了,上次省赛拿了冠军,领奖时非要对着杭州的方向鞠躬,说‘谢谢麒麟师爷’。”
张起灵从竹篮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蒲公英和薄荷:“泡水喝,败火。”他顿了顿,往念安手里塞了包,“实验室熬夜用得上。”
中午的饭摆在凉棚下,新麦糕的香,艾草青团的苦,还有李铁柱媳妇送来的荠菜豆腐羹,混着空气里的麦香,像把整个春天的鲜都装进了胃里。念安给张起灵夹着豆腐,阳阳则把青团上的豆沙馅挑出来——他知道吴畏不爱吃太甜的,特意让阳阳妈少放了糖。
“实验室在玉泉校区,”念安喝着羹,眼睛亮晶晶的,“离这儿坐公交就三站地,周末我能回来帮着喂鸽子,还能跟麒麟叔叔学种麦子。”
“我训练的场馆离那儿不远,”阳阳接过话头,嘴角带着笑意,“午休时能去看你,给你带李铁柱菜馆的卤味——你最爱吃的酱鸭翅。”
下午,众人一起装风车。阳阳指挥着小队员们固定支架,念安则调试着风速仪,吴畏在旁边递工具,张起灵负责扶着梯子,生怕孩子们摔下来。“你看这齿轮,”念安给阳阳讲解着机械原理,手指在图纸上划过,“转动时会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储在电池里,晚上鸽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