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产模式了。
\n
因为印度内陆的交通太差了,大明的商品没办法完全深入到所有地方,很多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工匠。
\n
他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业炼铁方式。
\n
印度又有一个全世界品质最高的铁矿,有几乎就是纯四氧化三铁的铁矿。
\n
所以印度早期搞铁器的难度想着比较低。
\n
将这些偏远地区的工匠招来,与曾经当过工匠的老人合作,再加上朝廷和俄国的支持,他们的工作不算难做。
\n
只不过,在所有的参与人员自己看来,他们现在搞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垃圾。
\n
不但成本远高于大明货,质量还远低于大明货。
\n
越搞越是没有自信心。
\n
这其中甚至也包括大顺皇帝李策凌自己。
\n
习惯了工业国家直接供应的产品之后,回到农业时代对应的自给自足式的手工业。
\n
就像是从繁华大都市回到与世隔绝的山村。
\n
李策凌早就已经决定,不会接受大明皇帝的命令,也肯定不会主动去顺天府请罪,那等于是自投罗网。
\n
这些天都在专心盯着海上贸易的变化,以及本地的手工业生产恢复。
\n
李策凌很快就发现,自己准备做的事情没有自己当初想的那么简单,大明朝廷对海洋和商业的控制力量远超他的想象。
\n
自己当初以为,商人为了谋求利益,肯定会主动想尽一切办法,继续来搞走私和贸易的。
\n
结果大明皇帝一道旨意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