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是一场思想学术的争夺战,双方拉帮结派,甚至朝廷内部都是热火朝天,再加上皇帝的刻意煽动,已经是几乎无法避免。
\n
大量官员,学士被迫站队,徐氏已经几乎无法保持中立,内部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自己支持的学派。
\n
虽然自家不至于先乱,可那种超然地位也很难维持。
\n
儒法两党最主要进行的就是正统之争,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包括徐濡徐宁两人。
\n
刘洵趁机在其中铲除异己,徐氏大量主要门生被借此机会除掉,学术之争,正式上升到火并。
\n
虽然武装冲突不至于,可各种栽赃嫁祸越来越频繁,甚至连始作俑者赵庄李刻都无法控制,儒法开始势不两立。
\n
谁都想获得国家的主导权,刘洵成为最大赢家,大大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n
正如之前徐晔所言,大汉未来三百年的主要矛盾,就是儒法之争,其余任何都要靠边站。
\n
事实也是如此,但有一点是徐晔没有预料到的,那就是皇帝居然会刻意煽动?他就不怕控制不住吗。
\n
天下的臣子们也是这么想的,陛下就不怕未来覆水难收吗,这些人斗起来几乎就没有个头,理念思想从根本上就是相悖的。
\n
结果看来还是小看刘洵了,他以“乱国”为借口,处死了李刻赵庄两人,双方的党羽也并没有迁怒皇帝,而是接着内斗。
\n
因为时间一长,这场斗争就已经变了味道,再不是单纯的职位之争,有心人也借此扩充势力。
\n
但又在皇帝的推波助澜下,被他人联合围攻,此消彼长。
\n
而且有一点很神奇,国家居然还没有乱,因为惧怕被抓到把柄,以及证明自己的需要,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