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常居也。注: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义曰:太乙,天帝之别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注:索隐曰:援神契云:大角为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座。
\n
(注意,在商朝有这个字开始,帝如果作为身份出现,那就是死去的商王。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在生前被称为“王”,死后则被称为“帝”。这既是祖先崇拜,又是对神权的掌控,同之前的“皇”是有着殊途同归的政治意义,统治意义的。)
\n
(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如果用在统治者身上,帝就是升天(死去)的王的意思,因为祖先崇拜,所以帝原则上比王高一点。这也是后来秦齐分别称帝的原因。但是他们没敢称皇,因为原则上用作身份上,已经没有比皇更高的字了。皇比帝更高一点,他们没敢直接称皇。而且无论是皇或帝,往往都是后人追加的,活着的时候,最高统治者是王,更早之前比较特殊,是“后”,这个就不详细说了,和本章无关,有兴趣的直接搜索字意就行。)
\n
至于“皇帝”,嬴政统一神州,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n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这个看字形演变就知道,为了这个“始”,字形都变了)。
\n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因为汉字里面已经没有比这两个字更高贵美好伟大的了,所以之后就再也没有变过。
\n
从字形演变以及使用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是一直在提高自己的身份的,一直抬到了抬无可抬。
\n
皇帝这两个字如果解释本意的话,那就是:伟大、光明、高贵、美丽,道德无比高尚的最高统治者。
\n
这是俗世王权统治的最高最终体现。
\n
其他: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