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眉头拧成了疙瘩。作为一个曾经的民办教师,刘建国的心里对教育的公平有更深的感悟,当年自己就是被人顶替。
刘建国轻轻咳嗽一声,说道:“孙主任,我看,县里组织对民办教师进行考试,也是好事情嘛……”
话没说完,孙海龙就白了眼刘建国,说道:“建国同志,立场要坚定,工作不要掺杂私人感情,把握不准的不要轻易表态……”
刘建国只能无奈的端起茶杯,喝了口水,作为入行不久的公安,也是知道调查案件必须重证据,孙海龙这种还没开始深入调查就公然表态、甚至暗示李爱芬“不考试是对的”言论,完全违背了起码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充满了个人情绪和目的性。这哪里是来调查的?分明是来煽风点火、预设结论的!他忍不住轻咳了一声,提醒道:“孙主任,我以前啊是教师…”
孙海龙不满地瞥了刘建国一眼,没理他,继续对李家姐妹循循善诱:“你们刚才提到,老县长生前可能说过什么,或者…留下过什么?比如…信件?笔记?任何能反映他当时遭遇和心理状态的东西?这非常重要!这是揭露真相、替老县长伸冤的关键!”
李爱琴努力回忆着,摇了摇头:“他…他什么也没留下。出门前还好好的,谁能想到…回来就那样了…”
李爱芬却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抬头:“信?… 对!信!我好像听我姐夫提过一嘴!就在他…出事前一天还是两天,他好像嘀咕过一句,‘不行我就写封信,把这事捅上去…’ 当时我还劝他别冲动…”
“哦?!” 孙海龙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说要写信?写给谁?信写了吗?放在哪里了?” 他连珠炮似的追问,身体几乎要离开椅子。
李爱芬茫然地摇头:“没…没看见他写啊,他就那么一说,后来就就出事了。信…信在哪,我们真不知道…”
线索似乎又断了。客厅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煤球炉子里的煤块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
孙海龙不死心,他锐利的目光扫视着这间简朴的客厅。老黄县长家里除了必要的家具,几乎没什么值钱东西。他的目光最后落在墙角一个老旧的书桌抽屉上。
“李大姐,” 孙海龙放缓了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组织上需要彻底清查,这既是对老县长负责,也是对真相负责。我们需要查看一下老县长生前的遗物,特别是书桌、文件柜这些地方,看看有没有他可能留下的只言片语。希望你们能配合组织的工作。”
李爱琴犹豫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