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如雷,几乎和传旨的官员撕破脸面。
\n
孰料天无绝人之路,那聂子述在临安的时候,倒还像个谦谦君子。到了四川,他刮地皮捞钱的念头比董居谊还凶狠。而他对愈演愈烈的兵变、民变,又与董居谊一般的束手无策。
\n
所以拖雷耐心十足地花了半年功夫,又攀上了聂子述的门路。某日里,他拉着逡巡川蜀不去的董居谊一起,将那个计划再度隆重推出。
\n
聂子述在史党的地位远远高于董居谊,荣华富贵早就唾手可得,他固然也想剿平叛乱,却不愿冒风险,更不会轻易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所以任凭拖雷如何毛遂自荐,聂子述只提了一个要求:既然这个计划是董居谊提出的,那就该由董居谊将之完成。
\n
成了,少不了聂子述的高屋建瓴、指挥有方;不成,也不过是卸任官员突发奇想,董居谊这厮再怎么死有余辜,也和大宋官府扯不上半点关系。
\n
自古以来,做官的人都是这样,浑身的心眼。但董居谊当场就答应了。
\n
他大好仕途断送在四川,哪有不想尽办法复起的?何况导致他丢官罢职的,是那些不自量力的乱兵,他也确实满怀恼愤,非要将他们杀尽才解心头之恨。
\n
这样一来,短短三年里的前后两任四川制置使,都和蒙古四王子达成了一致。整个计划明面上毫不显山露水,暗中紧锣密鼓地不断推进。
\n
今日,便是这个计划正式发动的日子。
\n
但计划刚开始执行,就和董居谊预想的大不相同了。
\n
当拖雷转向宫帐方向走去,董居谊保持着低眉顺眼的姿态,却忍不住抬头再瞥一瞥蒙古军的队列。
\n
抬头的瞬间,千万刀枪的寒芒闪耀、无数张狰狞的面目映入他的瞳孔,越来越近,越来越大,简直铺天盖地,令人得眩晕难当,双腿发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