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现在,想看到上古文献,极大可能也就是在周王室或杞国、陈国典藏室看得到,其中又以周王室的典藏室在文献数量方面更多。
没法子的事情,谁让周王室才是天下共主,有权向列国索要典籍。
到目前为止,楼令还没有机会前去周王室的典藏室。
实际上,楼令不是被杞国公室视为自己人,一样无法随意进入典藏室。
如果楼令非进不可?只能是用仗势欺人的方式。
直接说就是,无论是大国或小国,典藏室压根就不是对外开放的。
楼令在杞国的典藏室找了好一段时间,没有发现《黄帝内经》的篇章。
“连《山海经》都有,怎么没有《黄帝内经》呢?”楼令疑惑这一点。
其实,楼令感到疑惑就对了。
书名为《黄帝内经》没有错,问题不是黄帝写的啊!
根据考古证明,《黄帝内经》比《史记》晚了约八十五年成书,并非一人一时着成,一样是很多人在漫长的时间编撰而成。
最后成书并且以《黄帝内经》命名,纯粹就是借助上古圣王的权威性。倒是很符合汉代尊古崇圣的文化风气。
在楼令所生活的春秋中期,医术最好的便是楼氏,他们正在完成初步的科类体系,真要是有人着作医书,书名一定是由楼令来命名。
既然医术还在初步摸索阶段,自然也就没有《黄帝内经》的“残篇”了。
真要找医术的着作,一定不是在“淳于”所能找到,最有可能找到的地方是在秦国原都城“雍”的典藏室。
只是吧?秦国进行迁徙的时候,他们将典藏室搬了个空,楼氏后面获得一些典籍是在乱军之中。
楼令怎么跑到杞国的典藏室了呢?主要是他很无聊啊!
莒君密州和莱君义疏早就离去。
杞国君臣倒是显得很热情,问题在于楼令总不能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的过日子吧?
事实上,杞国也经不起一天一小宴和三天一大宴的耗费,真要这么一直搞下去,不用三个月就要国家破产了。
有那么夸张吗?是真的有。
当前的生产力就那样,高规格的宴会耗费极大,真不是能够经常办的。
即便是到了现代,让小国一再连续搞三个月的国宴,信不信国家一样会破产?
杞国现在大概就是类比现代普通富商的水平,连续包三个月的总统套房肯定要受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