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名字是到晋景公才改为“新田”,之前的都城一致叫“绛”。
至于说迁徙都城?春秋早中期一直迁徙的国家挺多,原因是一座城池待久了会让环境很恶劣,后面是城池的排水系统成熟才不再迁徙。
另外,杞国已经被陨石砸过,事情发生在周庄王十年(前687年)。目前已经有了“杞人忧天”的这个成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可不是只有一颗陨石从天际砸落,是那种很密集的陨石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大地被砸出许多大坑,地面被撕裂出大沟。
亲身历经过那种天灾的杞人,他们很难不感到害怕,余生可真的要恐惧再来一次了。
杞国的都城“淳于”一样不是什么大城,外围城墙高度堪堪六米,倒是城内宫城的城墙达到七米,只是宫城占地面积比较小,再来就是各种设施显得更为……淳朴?
那是一种必然。
说到底就是杞国历经过两次迁徙,每一次大迁徙都要从头积累,资源都被用在民生上,很难追求奢靡的享受。
杞君姑容就是在空间显得比较逼仄的一座小殿为楼令设宴洗尘。
这座小殿小到什么份上?能够容纳二十个座位就是极限,并且采光非常不足,里面点燃灯火弥漫浓厚的油脂焦味。
“上卿这一次过来,多住一些时日啊。”杞君姑容很苍老,说话的时候明显中气不足。
楼令放下手中的餐具,应道:“臣会多住一些时日。期间需要帮君上修葺一下城池。”
怎么用“君上”来称呼?因为楼令是姒姓,所以杞君姑容是他的族长啊。
有什么问题吗?类如周天子是姬姓的族长那般,得到周天子认可的列国姬姓贵族,他们一样可以称呼周天子为“君”。
没有错,周天子仅是姬姓的族长,不是诸夏苗裔的族长。
天子是一国皇帝,同样也是国中百姓的族长,那是要到西汉的事情了。
所以,从宗周开始弱化神权,到西汉才算是完成宗教一体。
里面贡献最大的人有两位,他们是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以及大一统王朝第一位太子刘盈。
怎么回事?简单从西汉太子的另一个称呼就能够搞懂。西汉的太子也被称为“家上”。
西汉太子的牛逼之处还体现在其它方面,例如他们也可以用“朕”来自称。
楼令在面对杞君姑容用“臣”来自称完全没有问题。这里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