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公孙侨见没有人搭理自己,知道跟年纪有关,与郑国当前面临的处境关系更大。
曾经的郑国好歹是排在二流国家的前列,更早之前更是当世的强国之一。现在?现在的郑国在实力上大概跟卫国差不多,只是骤然间陷入窘境,不像卫国的定位那么清晰,更加受到蔑视而已。
事情就是那样,某个国家有过强大的时候,猛然间遭遇到了大挫折,明明还有着一定的实力,可是大家很容易不当一回事。
例如满清,同一时代比满清强大的国家其实并不多。问题是满清对外战争没有获得一次胜利,搞得虾米大的小国都敢欺凌满清了。
现在的郑国是什么情况?他们要是不计后果的话,怼上去有实力跟卫国或鲁国一换一,可能与宋国或齐国打得两败俱伤。
问题就在于上面所说,郑国看上去被晋国揍得太凄惨,换作是其他国家面对晋国下场绝对好不到哪去,偏偏搞得没有国家拿郑国太当一回事了。
公孙侨本来在没有人搭理之后就想离场,耐着性子继续坐了一小会,听到出现的讨论都不在正题,很突然地站起来,一声不吭直接走了。
不少人看到公孙侨的离去,可是他们仍旧没有任何表示。
即便是希望跟郑国进行沟通的很多人,他们不认为跟公孙侨接触会有什么结果,漠视了公孙侨的离场。
要是当世有谁很重视公孙侨,他大概率是穿越者吧?
怎么搞得?简单就是因为当前的公孙侨不止名声不显,他所在的家族在郑国也是无权无势。
这样一来,公孙侨没有贤名,家族在郑国的份量很一般,不被重视才是一种理所当然啊。
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地方,人的气场其实就是来自于各项的加成,例如权柄以及财力、名气、学识。
权柄肯定是排在第一位,有权之后想要敛财轻而易举,财富又能助力于权御,名气和学识反倒不是必备的东西。
要是有在社会上闯荡过的人,一定能够明白为什么将学识排在最后。
偏偏学识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就问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很扯淡吧。
鳞鱹想了想也离开。
这群人不止一次相聚,不管开头到底怎么样,每一次都聊不出什么玩意来,实在是让鳞鱹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成分。
鳞鱹的离开倒是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不少人干脆冷哼出声。
“可惜来得不是宋右师。”季孙行父排斥宋国,不得不认可华元的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