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绑在晋国这乘战车之上,完成对楚国的三面包围。
在当下,晋国仍然需要构建对楚国三面包围的战略趋势,最大的变化不再是为了争霸,玩得是生死之战了。
出现了需求上的变更,很多事情也就从意义上变得完全不同。
“现下最难处理的是宋国。”楼令说道。
没有魂穿之前,楼令认知中的宋国无足轻重。
那是各版本的史书弱化了宋国。
自从楼令开始能够接触到晋国的高层,只要是涉及到宋国,晋国的高层无一不是秉承谨慎的态度。
等楼令实际参与到对晋国的掌舵者行列,清醒地认知到宋国的重要性。
如果说晋国庇护鲁国是为了阻挡齐国西进,那么晋国再艰难也会驰援宋国就显得非常不简单了。
宋国同样担负阻挡楚国北进的作用,他们更是晋国对楚国实施战略包围的重要一环,容不得晋国高层有所马虎。
士匄有些狐疑地看着楼令,问道:“有什么不好处理的地方?”
包括士匄在内,他们理所当然认为楼令做好了对宋国的安排,无论宋国怎么崩塌都逃不过楼令给他们安排的命运。
楼令当然对宋国有做布置,问题出在宋国没有继续入侵郑国,到这一步宋国已经不按楼令所写的剧本走;作为宋国右师的华元还不断奔走于列国,无疑是进一步的失控了。
尽管是有些失控,楼令却要保持一切尽在掌握的模样:“无外乎是要不要下狠手,什么时候下狠手。”
“我们在得享封国之前,最好是将现有列国都犁一遍!”士匄没有表现得多么凶狠,相反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笑眯眯。
“没错。”楼令是那个建议的提议者:“不将列国犁一遍,我们就要重复成王面临的困局了。”
士匄肯定希望重塑秩序,闻言不住点头。
不将列国犁一遍,他们怎么占据优势?
至于说不那么干会让局面怎么样,士匄就只知道周成王期间的格局。
主要是目前能够以史为鉴的例子不多。
要是能够算上后面所发生的例子,楼令可以讲个一天一夜。
干大事却是没有流血,代表没有清理足够多的残渣,难免会出现无穷的后患。
作为代表便是杨坚,他使用阴谋篡夺了北周,肯定是需要跟合作者共天下。
杨坚在世的时候,懂得经营跟合作者的关系,帝国看上去的状况不会差到哪去;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