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时候别说是作威作福,光是爆发国战让他们拉出一个“师”以上的兵力,能够做到也会十分勉强,拉出来纳赋的部队质量不行,无法在国战上取胜,能够维持晋国镇压住列国的局面吗?
要是到了大一统王朝,其实也要区分情况,强势的君主在位,他能够充当后盾,官员的权威来自国家而不是背后的家族,任谁得到权柄都能够作威作福;一旦皇权旁落,或是到了国力衰败的王朝末期,官员的权威可就要变得不怎么样了。
晋君周光拿回权柄有什么用?他要有发挥那些权柄的硬实力啊!
所以,晋君周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急切拿回权柄,他要先扶持出一批实力足够的心腹。
其实吧?能够视作晋君周对自己的能力存在怀疑,要不然他应该尝试收服卿大夫,一旦能够得到卿大夫诚心的效忠,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在扶持新力量方面,晋君周明显一直在尝试,只是晋国连续几年对外大肆征战,只能说是毫无效果。
搞得晋君周都怀疑卿大夫看出什么,一再挑动大战来消耗中小家族,迫使晋君周冒险将魏氏推了出去。
晋君周的幸运之处是什么?他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活在动辄弑君的时代。
若是南北朝或五代十国的背景,不用等晋君周有实际的行动,稍微苗头就要驾崩了。
当然,卿大夫也要庆幸自己身处春秋时期,换作皇权之重深入人心,他们便是权势滔天也别想过得舒服,一定会有很多忠臣义士站出来,不是没完没了找卿大夫的麻烦,便是进行刺杀行动。
楼令视察完春耕再次来到都城。
这一次南下会盟,晋君周选中智罃和邯郸旃一同南下。
随行南下的晋军,数量只有一万五千,也就是两个满编“师”的兵力。
因为是智罃和邯郸旃随同南下的关系,南下的两个“师”大多来自荀氏或邯郸氏,中小家族没有几个一家之主随行,自然也就没有调动多少中小家族的私军。
“寡人南下,国中大小事务便拜托中军将了。”晋君周在一次大朝会之上,公开进行托付。
楼令站起来恭敬行礼:“夙兴夜寐,不敢有负。”
晋国之君外出,中军将坐镇国中,其实这个才是晋国的正常政治生态。
其他的国家,一国之君不在国内,一样极少是由储君来担任监国重任,挑起重担的人会是执政。
简单来说,主要还是政治生态的因素。
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