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皇莆嵩最多的时候统率不会超过四万汉军,经常面对数倍于己方的黄巾军,每一次都能够打得黄巾军抱头鼠窜;皇莆嵩与黄巾军的决战,汉军约是三万,黄巾军多达三十万,一样是汉军获胜。
当然不得不提李二凤,他统率三千五百玄甲兵击败了窦建德的十万之众。
类似的战例多不胜数,一再证明战争比得不是参战人数的多寡。
当然了,通常情况下是在比烂。到了双方的可用兵力的素质都是半斤八两的时候,谁的部队更多,自然是取胜的可能性更大。
宋国与楚国算是老对手,不止一次面临危局,哪里不知道楚国喜欢凑人头的操作?
楚国在很早之前就有拉蛮人凑数的历史,他们难道不知道将蛮人送上与中原联军对抗的战场是在送人头吗?
正是因为楚国君臣知道蛮人上阵就是在送人头,才玩得一手借刀杀人之良策啊。
楚国用这一招一直在消耗境内蛮人,不是亲自动手去清除,中原列国帮忙吸引了不少的仇恨,维持了境内安稳。
要说什么地方让楚国中枢没有想到,大概就是越来越多的贵族竟然拉自家农夫凑人头这一点了。
华元相信晋国陷入疲软状态,并且知道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疲软。
在栾书担任晋国中军将的那一会,晋国的军队编制实施了扩编,其实就显示出晋国扛不住了的事实。
如果晋国能够保障兵源,为什么要搞“羡”这个新阶层?一定是晋国出现了兵源危机,才挖空心思创造出一个新阶层啊。
难道是列国不想效仿晋国,对军队的编制进行扩编吗?当然不是。多得是也想增加兵源和对军队进行扩编,他们没有那么干的理由太过简单,害怕晋国知道之后出兵讨伐。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现实,有些事情真不是谁都能做,要先正视自己的地位。
宋国一直都很正视己方的地位,他们这一次才会那么紧张。
“伯国再是疲软,镇压天下列国不成难度。”华元恭维道。
楼令点头:“确实如此。”
晋国是很疲软,列国没有好到哪去,尤其是屡屡遭受重创的楚国状况最为凄惨。
“晋卿所说弥合,外臣可以理解为是要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吗?”华元壮着胆子提问。
这一问,问得楼令一个愣神之后,发出“哈哈哈”的大笑。
第一次“弭兵会盟”为什么会召开?其实就是当时北方或南方的各国都被折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