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的意愿看着并不强烈,去年楚军北上被晋军赶跑,步毅作为使者去楚国邀请会盟,今年的会盟针对楚国的可能性很大。
其实,华元闹不懂晋国为什么不干涉齐国对莱国的入侵。
齐国君臣贿赂晋国君臣?齐国一直在给晋国的霸业捣乱,一旦齐国吞并莱国会得到壮大,得到壮大的齐国势必威胁到晋国的霸业,怎么可能是金钱贿赂就会让晋国君臣对齐国采取的行动,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呢。
鲁国和莒国牵头组织联军并不是晋国授意,完全是唇亡齿寒之下的一系列自发行为。
问题又要回到晋国为什么不干涉齐国的行动了。
华元琢磨了很久才得出结论,晋国事先预判到列国会自发阻止齐国的扩张,先从齐国狠狠地敲了一笔,后面要看着齐国与列国消耗,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出兵干涉。
得出那种结论的华元,他深深知道晋国的风格在发生改变。
以为晋国只有郤武子担任中军将才那么莽吗?可真不是。应该说历任的晋国中军将在风格上都比较莽,动辄就是出兵惩戒某国。那种惩戒还是某国一旦犯错,犹豫都不带犹豫就立刻出兵的情况。
晋国的那种变化并不是楼令担任晋国的中军将才出现,应该说是随着楼令的影响力增加一直在显示出端倪,只是没有那么明显罢了。
真正让华元意识到不同,主要是去年晋军竟然没有过分追击楚军,非常克制地收复陈国和蔡国就收手。
注意关键词,也就是:克制。
倒不是说以前的晋国没有克制,可是一旦逮住机会的话,晋国一定揪着楚国往死里打。
那种克制是,楚国难有招架之力,偏偏晋国克制住了。
否则以当时楚军撤得那么急,整个军团散得到处都是,晋军不难刻复对公子罢的战例。
华元就没有想过是士匄的能力不足,导致去年晋军跟楚军打成那鬼模样。
晋国的强大早就深入世人内心,特别是近二十年晋军几乎没有败绩,更加会让人高看一眼。
一旦选择高看,哪怕是出现明显失误,旁人也会给找出无数理由就是故意那么干的。
楼令也问过晋君周在“商丘”举行会盟拿什么来当作主题,尤记得当时的晋君周被问得好久无法给出答复。
测试诸侯的服从性啊,还能是什么。
可是,那真的无法拿来当会盟的主题。
这样一来,总要想出一个会盟的主题,尤其是要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