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获得卿位。
虽说古人早熟,历经巨变的孩子成熟得更快,可十四岁也实在是太年轻了。
那是晋景公发现需要维持卿位家族之间的平衡,同时韩厥力挺赵武,栾书在算计郤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说,赵武获得卿位怎么扯得上栾书算计卿位呢?正是因为灭掉赵氏的家族以郤氏为主力,充当主力的郤氏夺占了赵氏最多的封地和人口。
在有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晋国最为年轻的卿大夫人选出现变更,他是来自荀氏的中行吴。
因为中行吴刚刚获得卿位的关系,尽管没有人表现出看衰,很多人内心里恐怕是轻视的态度。
楼令与中行吴几次接触下来,能够发现中行吴尽管年轻却不可小觑。
“叔祖父一直找温氏之主,商量参与征讨三戎的事情。”中行吴说到这里停下来,想看楼令是什么表现。他等楼令点头表示知道这件事情,再继续说道:“连姑祖父都知道了。吴恐怕是最晚知道的人啊?”
这个啊?楼令才不相信,只是没有拆穿的打算。
楼令知道中行吴有什么意图,没有与之打哑谜或试探来试探去的闲功夫,直接说道:“我不会借兵给上军将。”
晋国的卿位已经重新排序,分别是:中军将楼令、中军佐郤至;上军将智罃、上军佐士鲂;下军将士匄、下军佐郤杨;新军将邯郸旃、新军佐中行吴。
卿位变动暂时没有引起什么负面的事情发生,之后会发生什么比较不好说。
从各个军团的正副手去看,首先产生变化的就是各支军团的主力构成,中军得到史诗级的加强,下军也必定会在战力上得到提升,上军和新军恐怕是会令人担心战斗力不足了。
很简单的事情。
中军是楼氏和郤氏(温氏),下军是范氏与郤氏的两位宗主搭配,这两个军团算是强强搭配。
上军的主将和军佐都是一个大家族的小宗之主担任卿位,他们有多少兵力和兵源素质怎么样,完全依赖大宗的支持。
别看中行吴好像不拿智罃怎么样,谁都认为中行吴绝对是恨死智罃了,表面功夫会维持,说不定哪一次抓住机会坑死。
新军之中的邯郸氏暂时没有证明过自己,考虑到邯郸旃过于老迈,说不定某次出征给死在半路;中行吴虽然是荀氏的大宗之主,但是中行献子给他留下太多坑,本人也实在是过于年轻。
最晚三年之后,楼令就会实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