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赶来的晋国下军,或是吃掉从城池里面出来的晋军。
现阶段的楚国君臣是硬着头皮北上,他们超大概率不会与数量相等或差距不大的晋军正面交战。
鼎盛时期的楚国打不过晋国,处在内乱与高层意志不统一就能打得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楚国虽然是非出兵北上不可,但是真没有想要与晋军展开大战。
楼令的部署,第一阶段以消耗楚军为主,可以是兵力上的消耗,也能够是士气上的打击,反正就是先耗着。
在那个过程中,楚军攻克几座城池又如何,每打下一座城池,预示着楚军被狠狠地消耗了一波,后面也必须留下部队驻防,进行了自我在兵力上的削弱。
不用多说了的,楼令玩得是战略为重,随后再采取战术行动,比当前的多数人要高端得多。
战略层次包含了试探郑地贵族,他们有多少会在面临不利形势下跳反。
不是楼令非得试探不可,主要是郑人的脑门上自带贴着“不可信”的标签。
有机会不进行试探,甄选以及排除掉隐患,等局势不利再被捅腰子?很多势力就是这般分崩离析或消失的。
那还是楼令不够狠,要不然就该是让郑地的贵族在这一次战争中被消灭大半,后面从晋国本土调家族过去填补。
楼令没有那样做的原因太简单,晋国后面会持续扩张,总不能每占领一块土地,获得当地贵族的投效,一次次都要做局消耗一波吧?
其实,真那样做挺对!
问题在于,楼令不是一国之君,晋国也不是中央集权的政体,搞那种动作很容易形势失控。
另一个层面来讲,晋君周挺愿意接纳新鲜血液,期待能不能够出现什么化学反应。
怎么回事?无外乎就是新的家族出现,数量足够多的前提下,晋国的阶层构造必然出现变化。
晋君周等待时机已经很久,不会允许楼令成批消耗新纳的贵族。
若是楼令强行推动?那君臣肯定是裂痕要变大了。
“新军佐在……”晋君周话说到一半自己停下来。
正在进行大朝会呢。
大殿之内的人并不少,他们也没有保密意识,开完会就该去吹嘘所见所闻了。
以为“新田”城内没有其他国家的人吗?他们可能不是带着刺探的任务潜伏,听到什么消息却是会传回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