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能干得了吗?不可能的。这活是官府在主导,想干这活要么有编制,不然就是官府有人。
其实,动物的粪便也可以拿来沃肥,只是动物的粪便可能含有病菌和虫卵,不能用传统的沃肥法。要是养猪的话,可以堆在猪圈里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发酵,通常需要一年或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安全地施用于土壤中。
至于经过时间沉淀的鸟粪岛?没有比这个更能增加粮食产量的葵宝了!
楼氏有诸多城池,具备收集粪便的条件,一开始就是从各座城池开始,随后扩展到村庄,慢慢构建起了一套沃肥体系。
肯定跟当前的环境也有关系,例如管理众生的不是官府,乃是家族的治理机构,家主下令不用像官府那样各部门或多少人扯皮,下面只能执行的关系最大。
这大概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优越的地方之一,少了很多扯皮的步骤,执行起来比较高效。
往往那种高效会在军事领域上得到最大的发挥,比如一个月内就可以拉起一支装备配齐的大军,到了战场也能执行作战任务。
从秦帝国灭亡之后,诸夏大地其实就失去了高效的执行力,那是新的架构存在问题,最为明显就是中枢的手伸不到乡里了。
春秋时期一亩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呢?麦子一亩的产出在八十到一百二十斤之间。
楼氏因为施肥多了两三成,便是九十六到一百五十六之间的数值,讲实话就是多了很多。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只多了两三成,解释就是粮食种子以及虫害的问题。
什么种子都可以培育得更为优良。
没有杀虫化学剂的时代,农耕一直受到虫害的困扰。
楼令很多时候感慨,怎么是魂穿不是身穿,身穿带上土豆或玉米,说不定就直接跟神农在庙里蹲一块了。
真的是那样吗?答案:并不是。
现代的土豆和玉米,它们在两三代之后就会降低产量,真不是永远都那么高产。
事实是什么?有穿越这么一回事,带土豆或玉米,不如带改良后的稻米种子以及黄薯、红薯,起码它们的退化速度没有那么快。
呃,要是土豆或玉米没有经过处理,肯定是它们优先级比较高。
什么经过处理?就是没有被动手脚。几大粮食集团,他们都有自己的手段,产量到底怎么样可不光是耕地面积的制约。
已经在沃肥的楼氏,有将方法教给其它家族吗?并没有。
家族与家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