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行偃重新回到中军佐的位置上?可能连他本人都不是那么在意,真正在意的事情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并非全是楼氏和郤氏的人来担任。
范氏叔侄看似获得最少,可是范氏曾经被祁氏坑过,一个军团的军将和军佐都是范氏成员,起码能够避免被人坑了。
楼令没有再问谁赞成谁反对。
霸道这种事情,最好是不要常做,次数多了会减少威慑力,也很容易随着惯性真正变成一个嚣张跋扈的人。
晋君周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寡人准了!”
新的文书需要书写,一样是由晋君周亲笔,再亲自盖上章。
每一名卿大夫都拿到文书,代表着新一轮的卿位排序已经成为定局。
卿位的变动肯定还有一个公布的流程,会在下一场大朝会通知其他大臣与贵族。
楼令稍微等了一下,从袖中的口袋拿出一个折子,说道:“君上,臣有本奏。”
现如今,晋国高层已经用上了纸张,自然是逐渐淘汰掉了竹简或文牍(木板)。
楼令拿出来的折子被宦官转呈到晋君周手上。
有了楼令将郤杨安排在新军佐位置的操作,其他卿大夫只是好奇折子里面写了什么,并未出现什么恐慌的情绪。
那是他们相信楼令不会像郤至那样乱来。
折子写的是来年要做的事情,他们对此有过讨论。
楚国要收复失地,晋国肯定是要出兵与之交战。
按照事先的讨论结果,范氏、荀氏、邯郸旃将主要承担重任,其他中小家族无法拒绝。
“应该是之前就跟范氏、荀氏、邯郸氏谈妥了?”晋君周不留痕迹地扫了一眼楼令,心里还是比较佩服的。
佩服什么?
楼令可以说服范氏、荀氏、邯郸氏去应对楚军,甭管是用了什么方法,只要三个卿位家族愿意承担责任,便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
说明楼令确实是有能力协调或压制住几个卿位家族,不会因为中军将换人,搞得各种乱七八糟。
第二件大事是,郤氏和楼氏会以家族私战的模式讨伐鲁国。
晋君周对于郤氏会报仇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只不过事先没有想到楼氏也会一同出兵,率军的还是楼小白这位宗子。
“快成相濡以沫的典范了。”晋君周只能说很嫉妒。
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典故出现在春秋末期,一开始用来比喻同处患难中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