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朱应、中郎康泰等人扬帆出海,游历南海诸国。
撰写了《扶南异物传》和《吴时外国传》。
从这两本书里,知道了有林邑国,扶南国,典逊,句稚国,歌营国,古奴国,扈利国,大秦国等。
此大秦非彼大秦。
“自广州出海,往南,顺着海岸线的方向走,就能到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李复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着。
过了雷州与崖州之间的海峡,一路向西,便是林邑。
李复惦记的占城稻,就在林邑境内。
“这里,有一种稻子,在这一块范围内,一年熟三次。”李复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三次啊,一年产这么多粮食。”
“这么多粮食,能活多少百姓。”
怎能不让人惦记啊。
李复语气中带着感慨。
“那就让商队把种子带回来,在岭南培育。”李韶直截了当的说道:“不过,岭南这个地方,大多数不宜居住.....更别说是种稻子了.......”
说着,眉头皱了起来。
一年熟三次。
这样的好地方,怎能不让人惦记......
莫名的,两口子的脑回路凑到一块去了。
"商队带种子回来只是权宜之计。"李复突然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西域图记》,"你看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岂止是葡萄苜蓿?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商路!"
“广州那边,从林邑,真蜡等地方从海上过去的人不少,对外贸易繁华的很。”
“商路通了是一回事,能够让那边稳定的提供种子粮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李复嘴角微微扬起。
“那这件事就不是咱们能说的算了,夫君若是真有这想法,倒不如与陛下商议,我想,陛下也会心动的。”李韶认真说道:“能让大唐百姓吃上饭,大功德一件。”
“不止是饭,还有那些死贵死贵的香料呢。”李复补充了一句。
这样一看,安南都护府,赶紧立起来啊。
李复感慨一句。
“得写一封奏疏,送到宫中去啊。”
“让窦奉节来写如何?”
李韶面露疑惑。
“夫君为何不自己写呢?”
李复笑道:“窦奉节来庄子上都一年了,这一年来在庄子上任劳任怨的,人是老实了一些,但是老实有老实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