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不出门庭,凶。
门庭和户庭有什么区别?
我们继续拿承天寺来举例子。承天寺寺门内的那个庭院,是户庭。承天寺寺门外的空地或庭院,是门庭。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户庭是私密的,而门庭则是公共的。
我们现在参观紫禁城,交钱买票进去后看到的是户庭。比如有太和门乾清门,以及太和门广场。
我们不交钱,站在紫禁城四个大门外看到的是门庭。其中正门为午门,其他则为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
为什么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则凶呢?
我们不出户庭,是慎独而自审,做好自己。我们自律,有节制,遵守道德规则,当然无咎。
现在,我们做好了自己,就要推广出去,推己及人。否则全天下只有一个人讲文明、讲道德,举世皆浊我独醒。那就会像屈原一样,四处碰壁,有志难伸,最后只能满腔悲愤地怀石沉沙。
为维护满清统治,乾隆帝一边大兴文字狱,一边实施闭关锁国。他不让自己的国民走出去,也不让西方的人走进来。从此清朝逐渐与世界脱节,慢慢沦为坐井观天、妄自称大的老大帝国。
严格说起来,中国的闭关锁国始于明朝。
元末明初,倭寇常常渡海来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政策。随着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明朝海禁政策愈发严格,这种情况并未因郑和下西洋,开放朝贡贸易而有所改善,民间私人仍被禁止出海。直至明隆庆年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
清康熙帝和雍正帝也一定程度上也推行过闭关锁国。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的统治非常不稳固。清朝统治者担心与外国人接触,会引起反清动乱,为此不惜实行严厉的海禁,迫使沿海居民内迁。另一方面,清朝皇帝们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拥有丰富的物产和优越的文化,不需要与外国进行贸易和交流。
这是他们实施闭关锁国的重要原因。
顺治年间,由于台湾明郑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海禁措施相当严厉,先后颁布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荒无人烟。
这时,荷兰、英、法、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先后与清朝建立贡市贸易关系。
在台湾郑氏政权降清后,康熙帝下诏废止海禁,开海贸易。并针对海上贸易做出若干规定,比如不得违禁销售军火武器,违者照律处分。
这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