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像炎热的夏天,大汗淋漓又迅速挥发一样发布号令。这类号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帝王居住的宫殿扩散出去,没有灾难。
雍正帝通过吏治改革缔造了满清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又通过各项民治改革,创新推出了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摊丁入亩。
公元1723年,雍正帝听取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奏请,实行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一改过去几千年来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的赋税制度。这一政策如大汗涣散一样,迅速从宫廷推广到全国,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直接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税收制度。
摊丁入亩?,又称作地丁合一,是清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一制度以康熙帝推行的固定丁银制度为基础,于雍正时期开始实施,在乾隆年间得到全面推广。
清代早期的丁银,本沿袭自明代的丁银制度并有所创新。
在明朝,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属于地方税收,由地方政府征用且不用上缴中央政府。在明朝,朝廷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在政策上也从未涉及丁银的处理及支配问题。所以,这项收入大多落入地方官吏的个人腰包。
清政府则将丁银编征列入国家税收。
公元1661年顺治帝时期,清廷首次公布了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银两9钱,米石1斗。
丁银制度增加了国家税收,但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官员、富豪、士绅们广有田地,却拥有各种特权可以少报人丁。贫苦农民无田少田,却不得不承担大部分丁银。其结果是官府征税越来越辛苦,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社会矛盾急剧增加。
康熙帝时期,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退沙俄入侵、平定准噶尔部落分裂势力,连年征战必然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苦了。
康熙帝以亲民爱民为己任,体察到民间疾苦后,于公元1712年下诏规定,以前一年的人口基数为固定数,从此以后新生人口永不加赋。
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也产生了很多后遗症,导致土地兼并加剧,人口流失严重。雍正帝常自称勤政爱民,于是进一步强制推行摊丁入亩制度,以期营造人心思定的社会氛围,引导公平公正的治国风气。
摊丁入亩,在固定丁银制度上又有所改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