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悬头顶。
眼前的盐湖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狭长不规则形状,像是一条用毛笔随意点画在这片谷地之间的银龙。浩瀚广袤的湖面在明媚的阳光下不断折射出耀眼的光泽,令人目眩神迷,刺眼得紧。
不时有一些红翼的鸟掠过湖面,它们飞的极低,白色的腹部几乎触碰到水面,掀起了圈圈涟漪。
这种鸟儿。
西一栖不认识,叫不出名字,这里的人叫它们嘎嘎鸟。
顾名思义,是因为它们喜欢“嘎嘎”地扯着嗓子,张着喙乱嚷。嘈杂的声音在空旷的盐湖上空长久回荡,倒是平添了几分生机。
刚穿过芦苇丛,瓦沙族的人就已经兴奋得不行。
他们纷纷弯下腰捡着地上散落的红色羽毛,这些色彩艳丽的羽毛是制作精美饰品的绝佳材料。
不仅如此,对于瓦沙族来说,它象征着好运和吉祥,意义非凡。
西一栖见此微微一笑。
不过很快,她便将目光重新移回到了盐湖岸边那层薄薄的灰白色结晶之上。
这些天然形成的盐晶虽说美丽,但数量着实不多。
瓦沙族人口稀少,而且所获取的食盐大多只是用于满足自身需求,并不会拿去和外界的部落进行交易。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湖边经阳光烘烤而得到的少量食盐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对于华夏来说,则需要更多。
没有足够的结晶,要获得更多的食盐,就意味着要将大量的卤水运回部落,然后通过燃烧的方式蒸发水分。
这谈何容易?
这不仅耗时费力,还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要说啊,还是利用自然晒干来得更加容易!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西一栖决定借鉴自己在现代旅游时参观所看到的那样,在盐湖周边开辟出一片专门用来晒盐的盐田。
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食盐的产量,还能保证质量。
想要成功地制作出优质的盐,需要经历一系列繁杂且精细的工艺流程。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纳潮、制卤,结晶、采盐、贮运。
首先,是纳潮。这一步骤相对简单,主要是将含有高盐分的湖水引入事先准备好的盐田中,以便后续处理;
接下来,便是至关重要的制卤。这个环节主要依靠强大的太阳能,通过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让盐水自然而然的慢慢蒸发掉一部分水分,随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