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蒙古民族风俗,君主无论死在哪里,遗骨必须送回到祖先的发祥地。据《元史》载,成吉思汗葬起辇谷,起辇谷可能是一道山谷,在肯特山脉中。
元朝的帝王实行秘葬制度,在帝王埋葬后,用群马在墓地踩踏,使其像平地一样,时间一长,长满青草,就无人知道了。
蒙古人信奉萨满教,实行的是无陵寝制度,对先人的祭奠主要是祭奠灵魂,而不是尸骨。根据蒙古人的传统,遗体是没有保存价值的,只有灵魂才会永远不灭,打搅死者的灵魂是对逝者的不敬。
鄂尔多斯距离榆林约150公里,向北距离包头140公里。
榆林古称上郡,因城外榆溪河流域生长有大片榆树,茂密成林,得名榆林。
榆林城地势东部和北部较高,中部和南部偏低,有驼山、黑山和红山环绕,普惠泉和榆溪河围城绕流。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又处于延绥地区的咽喉要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初,榆林属于内地,军事意义不大。随着东胜卫的内迁,漠南蒙古进入河套地区,榆林成为军事前沿,直接与漠南蒙古对峙。
为防御漠南蒙古的骚扰,正统年间,开始在榆林庄的基础上修筑城堡,并且以榆林城为中心,沿边共修筑“延绥二十五营堡,东自清水营,西至定边营,”展开沿线防御部署,抵抗外来入侵。
成化时期,榆林城修筑边墙后,易守难攻,军事防御功能进一步提升。之后的历任边镇将领在榆林城的基础上加以改建,不断扩大榆林城的规模,进一步强化榆林城的军事防御工程。
榆林城演变为影响重大的边防重镇,成为陕西地区防御力量的中心。
包头古称九原,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