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漠南蒙古各部争夺的地区,也成了漠南蒙古进攻大明的前进阵地,兵马补给处,成了困扰大明多年的河套之患。
一方面,蒙古部落往往挥戈南下,用掳掠的办法夺取物资,然而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牧区长期物资短缺的问题。
另一方面,大明也经常采取报复的行动,每年秋季,派兵深入草原纵火焚烧草场,称为烧荒,使牧区的牲畜因缺草而无法过冬。
明军还经常偷袭蒙古的营地,赶走大量的牲畜,称为赶马。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对蒙古部落的驻地进行快速精准的斩首行动,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称为捣巢。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在鄂尔多斯建立了八座白色的毡帐,供奉祭祀成吉思汗,称为八白室。八白室是一座移动的陵园,既方便迁移,也方便祭祀,符合蒙古游牧民族迁徙的特点。
按照蒙古族的习惯,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用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他的嘴和鼻子上,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灵魂就依附在这团驼毛上了。成吉思汗临终前的这团驼毛和成吉思汗的遗物就供奉在八白室。
元朝时期,鄂尔多斯、漠北的哈拉和林,元上都和元大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成吉思汗八白室随着历史的变迁,辗转迁徙,几经风雨。
弘治年间,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鄂尔多迁移到鄂尔多斯,与鄂尔多斯的八白室合并,形成诸多白色宫帐年左右,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后,曾在八白室前举行盛大的祭典。
1649年,鄂尔多斯部首领额?臣,将八白室迁移至伊金霍洛。伊金霍洛汉译意思为主人的陵寝,蒙古人将这里视作圣地,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祭奠仪式。
成吉思汗陵寝的具体位置,有三种说法。一说成吉思汗墓在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以南、克鲁伦河以北的某个地方。二说成吉思汗墓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三说成吉思汗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附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