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足以让朝廷重视楚军的实力。
那么杨公公和周镳的使团同样没有前去招安楚军的意义,他们必然会被弘光帝召回,且朝廷定然要重新拟定招安楚军的条件。
再换至马士英的角度来看,无论杨公公一行是停驻于江西省观望,亦或是真个进入了楚军的地界,对于马士英而言皆有好处。
因为招安使团未对楚军进行招安,那么楚军依旧是贼!而左良玉却是大明的宁南侯,左军若胜楚军,自有他马士英的功劳。
而左军若败于楚军,马士英则可借此弹劾杨公公与周镳一行,谁让你们不早些去招安?若是招了安,朝廷不就能出面制止左军与楚军‘同室操戈’?
甚至在弹劾了杨公公和周镳乃至他们背后的韩赞周及某些东林党官员以后,马士英还能拿回主动权亲自主持招安楚军的新议,若是马士英的新议成功招安了楚军,那才是他马士英的大功劳!
汤梦唯总结道,招安使团的杨公公和周镳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局面,无论结果如何,这两人在朝廷的日子皆不会好过,毕竟,当朝首辅是马士英。
当汤梦唯如抽丝剥茧般将她的分析娓娓道出以后,左然和郑玉珠虽是听得脑仁生疼但已面露崇拜之色,就连向来自负的孔不贰也是心悦诚服击掌赞叹。
唐世勋也已豁然开朗,他明白汤梦唯说得如此细致可不仅仅只是分析朝中局势和朝廷大员们,更是在劝他对这个新朝廷和马士英‘死心’!
自从三月十九,即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唐世勋的北上三营还未夺得祁阳城的那天,那是他魂穿明末以来最为焦虑且情绪最为不稳定的一天。
他太想拯救这个大厦将倾的汉人最后的王朝!可当时他又能向谁倾诉?又有谁能明白他的忧虑和苦心?
之后唐世勋便走上了一条‘歧路’,即把希望寄托于南明的第一个朝廷,弘光朝。
而且唐世勋还寄希望于马士英,因为他知道马士英会大权在握,他需要马士英为他进言以得到大义名分。
何况他知道马士英为了拥立福王上位而串联了江北四镇的黄得功等四个军头,因此他想当然的以为马士英也会需要他和楚军的支持。
但当他前日和昨日与汤梦唯进行了诸番交谈以后,他已经明白自己之前的策略出现了偏差,结交权臣马士英并无错,这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唐世勋在政治上的一次颇为正确的选择。
只不过,无论薛正是否当真按着唐世勋的指示在南京城行事,马士英又岂会高看他唐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