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介入,则其仁政之策、爱民之名尽丧。我仅出客军,进退有据,占尽道义先机。敢问大王,敢问诸位——”
\n
“萧砚其人,敢在仁政初开、府库空虚、百废待兴之际,为漠北之事,与我大晋全面开战于中原乎?此乃以漠北为棋,行四两拨千斤之策。”
\n
“太尉此言莫太过于荒谬。”一个喝声猛地响起,李嗣源眼中寒光一闪,回头望去,便正见张承业怒不可遏,面白的脸已然涨红。“李太尉,耶律剌葛利令智昏,寒冬出兵已是取死之道,我大晋新经大败,赎回将士耗资甚巨,元气未复,府库空虚,你岂不知当下再遣兵深入不毛,非但于事无补,反会引火烧身。”
\n
他转向李存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大王,元行钦尚在漠北动向不明,更遑论那萧砚?其虽行仁政耗资巨万,然梁朝根基未损分毫,反而民心渐安、百万兵马如臂使指,若激得他倾汴梁禁军与河北兵马犯境,我大晋又岂得安宁?半月前耗费良多遣使与梁朝维持关系的意义何在?此策万不可行!春耕在即,再兴兵戈,民力何堪?当务之急是经略代北、云朔,稳固根基,徐图后计。”
\n
李存勖闻言点头,竟是罕见的没有第一时间想着打出去。
\n
但这时候,周德威却上前一步,沉声道:“大王,张监军所言风险,确是实情。然李太尉所虑北疆之患,亦非空穴来风。老臣以为,若行此策,需如履薄冰。”
\n
他目光扫过李嗣源和李存礼,道:“其一,规模务必严控,三五千精骑并阴山蕃部仆从军足矣。其二,目标必须明确,非为争胜,实为留子。联络尚存之反王庭部族,助其退保险要,建立据点,以待天时。绝不可贪功冒进,非必要不可与梁军元行钦部交兵。保全实力,方为上策。”
\n
李存礼在李嗣源身后半步,此刻也躬身道:“王兄…四哥所言,老成持重。漠北若尽归萧砚,我晋国北疆危殆。此时介入,虽险,乃不得不为。”
\n
他微微抬头,目光谨慎地掠过身前的李嗣源,又补充道:“然,天寒地险,敌暗我明。所遣之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