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逼皇帝退位后,依然没有停下来享受这权势巅峰地位的心思,而是似乎还在继续为将来布局。
\n
不过虽然朝廷不禁言论,但对于萧砚这一弱冠之年的枭雄人物,朝廷之上自然是畏多余敬,都默契的不怎么敢提他的名字,甚至私底下的八卦闲谈都不敢多谈,唯恐因此生祸。
\n
但朝廷之外的百姓,则并无这般多顾忌了,诸如天策府颁发的种种宪令,已然让汴京百姓确确实实看到了实在的好处,虽说对于萧砚自然不可能谈得上如何爱戴,但肯定还是多为敬重的,这年月愿意把百姓当人看的当权者不是没有,但是萧砚这样的,还真是头一个。
\n
几日前萧砚令完颜阿谷乃从曹州押运财货入京,彼时入城的阵仗就很大,几乎半日就传遍了全城,所以现在全城百姓都晓得萧砚在自掏腰包补恤民间,故甚至不需要专门推动,起码现在汴京城都认可萧砚的仁德之名。
\n
有时候,当权者只需认真对民间释放一些善意,那么便自有万千百姓自发的来拥护他,为他正名,这在短时间来看或许不算什么,但长此以往,“仁德”二字的威力便会彻底爆发出来。
\n
百姓终究是有思维的,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算群雄防备的再严,只要萧砚的名声够大,那么终究会有源源不断的逃民涌向中原。
\n
仁德二字,终究要比穷兵黩武这四个字是更有威力的,而这乱世争锋,归根结底争的就是人口,河东天险,到底也挡不住悠悠民心。
\n
这便是萧砚就算要携朱温、朱友贞二帝西进,调动大军震慑关中敬翔仍然愿意支持的原因所在,敬翔是极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据理力争。
\n
而汴京逐渐安稳下来,又好似过上了太平时节的日子,萧砚这场登临权柄之顶引发的动乱之事,却仿若一道平地惊雷,终于让整个天下轰然震动。
\n
萧砚胁迫朱温退位后,次日城门解禁,消息便以极为惊人的速度疯狂向外传递,先是整个中原一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