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得很实。
\n
余秋堂掂掂重量,估计每袋大概有个三四十斤重,便将早准备的绳子将袋口扎紧,又将两个袋子绑在一起,背到自己后背试试,不算很吃力。
\n
七八十斤重的东西,前世也能背起来走,但会稍微费力点,而现在背起来就跟背个书包似的,完全游刃有余,估计能一口气背回家。
\n
这时候太阳才高高出来,朝阳穿过红松的缝隙,射到林间地面,处处都是斑驳的影子,刚来的时候地面还隐隐有点露水,打湿两人的脚面,这会露水也开始褪去,林间的鸟儿叫声此起彼伏。
\n
“我们现在干嘛,下山吗?”
\n
余小伟第一次到山里面,尽管只是最底层,但还是觉得很新奇,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n
余秋堂想起他昨天还没找到合适的弩臂木,便又带着侄子沿着山道绕向山后。
\n
酸枣在山里什么地方都能生长,但向阳处的生长速度太快,木头的致密性不如山阴。
\n
人们若是想用山枣木来做各种农具的把,或者架子车的车辕,都会优先选择山阴处,实在不行才会在山阳寻找。
\n
但熟悉的老把式,只要看眼木头的花纹,拿起来稍微掂量下,就能知道木头来自哪里,两者的价格至少相差一倍,有时候还不止。
\n
不同于后世标准化时代,山里的人们做任何事都保持着经验主义作风。
\n
他们只相信老祖宗乃至就在摸索出的经验,如果在他们理解之外,你哪怕说出花来,就是不相信。
\n
这种固执的生活态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时代的接轨,但也最低限度保证他们不会出什么大错,利弊都有。
\n
又转了一个多小时,两人才来到昨天余秋堂到过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