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磾组织了一下语言,
“若在这两地开港,难不下于移山...”
“你看有何难处?”刘据问道。
“此二地难以移民。”
刘屈氂闻言暗中称是,连刘据也微微点头,金日磾的话可谓搔到了刘据痒处,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中原还是边境,想要经济开发都有一个前提...
有人。
没有人,任何政策放下去都是空想。
港口是可以带动人员集聚,同样,要先有人建设港口郡县,
番禺、百越,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
番禺地处平原,但多沼泽,农业开发不要想。百越更完蛋,多山少田,有限的田地,连他们自己人都不够分,田地有限,也就没法用农业政策吸引中原百姓向此二地移民。
刘据暗道,
“如东晋、宋时之大规模向南方移民是历史推动被动发生的,战乱避祸,让中原人没办法不去南方,也没得选择,发展南方成为了唯一选项。
如今中原富庶,就算不想在中原种地,也可海贸经商,甚至去边境囤守还有牧业可以做,此二地,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
所以如何在番禺、百越充民,是现在横在刘据面前的最大难题,没有人,其他事都是虚的。
刘屈氂补充道,
“不仅如此,百越水泽密布,瘴气丛生,中原人不适移居,移则受瘴气,不然以本地又难治。”
越说思路越通,刘屈氂继续道,
“中原与岭南间闭塞难通,走海路太绕远,走陆路又绕不过去,除非真能凿穿南岭。”
刘据面容严肃,
此是第二难。
汉武帝时期,到岭南的陆路还没打开,不凿山通路也可,还有一招,就是沟通水域,如秦始皇开灵渠那般,刘据也要开通湘江和珠江之间的水道,水陆齐开自然最好,陆路难通的话,通渠开路相比较省力些。
刘据暗叹口气,
“秦始皇、隋炀帝是背了不少黑锅啊。
不当家不知财米油盐贵,不做皇帝不知难办,秦始皇、隋炀帝大兴土木,劳力民众,以至于天下皆愤,丢了天下。其二人功过不必论说,单说通渠造路这点,真是福济后世。
汉代承了秦朝多少好处,秦朝通的灵渠、郑国渠,汉代一直在翻新使用,万里长城自不用说,还有秦直道,对汉抗匈也贡献了巨大力量。隋以后的朝代,不扯远了,就说唐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